文/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 王文琦 哈尔滨商业大学 施玉莹
2025年06月27日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致力于促进沿线国家经济联动,还强调科技、文化等多领域互动。中国作为发起国,通过技术、资源及文化输出,已与沿线多国建立了深厚的战略关系,推动全面合作与共同发展。本文基于“一带一路”背景,探讨汉语言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性,运用SWOT分析传播中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实现长期稳定、有效传播的创新途径。以期巩固“一带一路”基础,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融合与认同。
关键词:一带一路;汉语言文化;对外传播;SWOT分析;创新途径
一、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强调文明宽容与对话,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发展多样化等潮流。汉语言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一带一路”中发挥着桥梁作用。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属于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拓宽汉语言文化传播渠道、创新传播形式,不仅能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增强国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形象与国际影响力,还能促进不同文明间的融合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言文化对外传播的重大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这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汉语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桥梁的角色。通过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活动,可以增进沿线国家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多元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与深度理解,共同构建一个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体系。通过沟通交流不仅有助于消除彼此之间的误解和偏见,还能为全球文明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二)有助于促进经贸合作与发展
掌握汉语对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贸易投资合作至关重要。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走向世界,对当地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尤其是那些熟悉中国文化、具备良好汉语沟通能力的专业人士。因此,推动汉语言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培养更多既懂中文又了解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人才,为深化双边及多边经贸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同时,汉语也成为商务谈判、技术交流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沟通媒介,有利于提升区域内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三)助力中国更好参与国际治理
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文化传播的效果。“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化传播,是中国向世界讲述自身故事、传递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1]。通过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如儒家思想、“和为贵”理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可以让国际社会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现代中国的发展成就和社会面貌。同时,这也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展现了中国愿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真诚愿望。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言文化对外传播的SWOT分析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化的对外传播既有历史遵循和文化禀赋,有着良好机遇,也面临多种挑战。通过采用SWOT分析法可以清晰地呈现这些内容:
(一)优势 (Strengths)
1.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汉语言文化蕴含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与文明,文学、哲学、艺术成就辉煌,赋予其深厚内涵与独特魅力。其传播历史可追溯至25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经唐宋兴盛,至明清达到鼎盛,在《周礼》中已有“通译”记载。从《诗经》的淳朴到唐诗宋词的华丽,再到明清小说的多样,汉语言文化跨越时空,吸引全球学者研究,拥有悠久的传播传统与深厚的历史积淀。
2.政策支持及技术加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汉语言文化传播,通过设立孔子学院、推广HSK、提供奖学金等全方位支持,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同时,现代传媒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使汉语言文化传播渠道更加丰富,包括社交媒体、在线课程、直播等新兴平台,这些平台为全球汉语学习者提供了便捷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平台,为汉语言文化的全球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2]。
3.日益增长的国际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崛起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并重视汉语言文化的学习与了解。这不仅体现在汉语学习人数的不断增加上,更体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以及中国发展道路的深入探索上。世界各国对汉语言文化的需求日益旺盛,为汉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机遇。
(二)劣势 (Weaknesses)
1.语言复杂影响传播:汉语的复杂性及其与其他语言的显著差异,构成了汉语言文化传播的一大劣势。汉字的繁复结构、语法的独特规则以及发音的多样性,都可能成为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汉语的障碍。汉语中存在大量的成语、俗语和习惯用语等哲理深厚,但对于非母语者而言,难以准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上的障碍,容易削弱外国学习者对汉语言文化的兴趣和热情,进而影响其传播效果。
2.人才短缺:高质量的汉语教师和文化传播专家对于提升传播效果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非汉语国家和地区,这类专业人才的数量仍显不足。从而导致汉语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
3.文化误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尽管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但仍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相对有限。这种文化认知的不足,使得这些地区的民众对汉语言文化的传播内容产生误解或疏离感,甚至是排斥态度,从而降低文化传播的效果。同时,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历史、政治、宗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个别地区对中国文化持有偏见或负面印象,成为阻碍汉语言文化有效传播的重要原因[3]。
(三)机会 (Opportunities)
1.全球化趋势: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使得各国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变得日益频繁和深入,为汉语言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汉语言文化得以更广泛地渗透到与沿线国家的全面合作中,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桥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汉语言文化不仅得以展示其独特的魅力,还能在与其他文化的互动中,实现互学互鉴、共同发展,促进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2.国际汉语热: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汉语纳入教育体系,汉语学习者人数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为汉语言文化的良好传播提供了庞大的受众基础,也为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3.多元文化环境: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间的融合与互动成为常态。汉语言文化可以通过与其他优秀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寻求共同点,不仅能够保持自身的文化独特性,还能在与其他文化的交互中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和尊重。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言文化对外
传播创新途径探寻
基于以上的SWOT分析,针对汉语言文化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传播的劣势、挑战和威胁,提出以下四大更加切实可行的传播途径:
(一)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创新文化交流合作方式
“一带一路”倡议为汉语言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首先,政府应发挥领导作用,持续加强与沿线国家政府的沟通与合作,为汉语言文化的传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携手沿线国家政府举办各类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如国际文化论坛、国际艺术展览、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邀请各国学者、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共同探讨中外优秀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促进中外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交流,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认同。最后,为了有效消除国外民众对汉语言文化及中国政策的误解和偏见,应在传播过程中注意加强阐释和引导,包括制作多语种的文化宣传片、纪录片,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性和友好性,提高沿线国家对中国文化的接纳度。
(二)整合利用媒体资源,拓宽文化传播新渠道
数字化时代浪潮中,媒体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为汉语言文化的广泛传播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新路径。首先,我们应积极拥抱国内外主流的新媒体平台,如微信海外版、抖音国际版(TikTok)、Facebook及Twitter等,精选那些蕴含深厚中国文化底蕴且富有代表性的内容,运用大数据技术的精准挖掘与分析,实施定向推送策略,以此吸引全球范围内更多国际友人的目光。其次,需要开设覆盖多语种的汉语言文化专栏,这些专栏应汇聚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从汉字学习到文学鉴赏,全方位满足世界各地汉语爱好者的不同需求。最后,还需要深化与海外华文媒体的战略合作,借助其在当地社会的广泛影响力,有效拓宽汉语言文化的传播范围和渠道,并加深海外民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全面推动汉语言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繁荣与发展。
(三)培养国际文化传播人才,应对人才短缺
首先,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应进一步完善来华留学教育体系,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华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作为“ 一带一路” 的发起国,我国高校 在人才培养质量及课程设置方面做好科学规划与实施,要把培养复合型双语人才计划提上日程,着重培养具备深厚文化底蕴、熟练掌握外语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专业人才。其次,开展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具有国际视野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文化传播人才加入,壮大对外传播力量。最后,应通过深化国际间校企合作、产学研等方式,培养一批既懂多元文化又懂多元市场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汉语言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学领域、商业领域、思想领域、生活领域等多层面、全方位的有效传播和创新发展。
(四)强化内容与安全管理,确保文化传播质量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传播不仅承载着推广国家形象、增进国际交流的重任,更需确保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安全与内容质量。因此,在推进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强化内容与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建立严格的信息审核机制,组建专业的审核团队,对即将发布的汉语言文化相关传播内容进行全面、细致、严格地审查,确保其内容健康积极、客观真实。另一方面,还需要重视文化传播的安全性,可以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构建坚固的网络安全防线。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数据不可篡改的特性,为汉语言文化信息的安全存储与传输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人工智能则可通过实时监测、智能预警等方式,有效识别并防御网络攻击,防止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的发生。
五、结语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文化建设被提升至新高度,强调增强中华文明全球传播力。“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言文化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需立足优势、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完善对外传播机制、创新传播方式、拓宽国际传播路径、强化传播人才培养和传播安全把控等新举措,将中国优秀文化传播至全球,提升国家形象与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婷婷.“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传播途径分析——评《“一带一路”与中华语言文化国际传播》[J].外语电化教学,2022,(01):97.
[2]王宏敏,徐晓杰.新时期对外汉语言文化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名作欣赏,2021,(21):27-28.
[3]茅海燕.论汉语国际传播中的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03):146-149.
责编 / 马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