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25-06

迈向2035

2025年06月18日

科技,是大国博弈的“胜负手”,更是民族复兴的“压舱石”。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之路,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奋斗画卷。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一穷二白的困境,无数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扎根戈壁,用算盘、稿纸和满腔热血,让“两弹一星”横空出世。罗布泊的蘑菇云不仅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更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此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如火炬照亮前行道路,高铁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引领,“复兴号”以350公里的时速驰骋华夏;天眼FAST以500米口径的巨大身躯,凝望百亿光年外的星辰,这些成就无不彰显着中国科技力量的崛起。中国科技人以自力更生的信念、敢为人先的魄力,在一片荒芜中构筑起完整的科研体系,在时代浪潮里激活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以汹涌之势席卷全球,科技竞争已然成为重塑世界格局的核心战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各国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然而,在这场科技角逐中,“卡脖子”难题如影随形,亟待以科技的力量与中国智慧破局解困。数据显示,全球科技创新投入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而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占比虽逐年提升,但挑战依然艰巨,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着“破局”重任,需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在科技强国之路上勇毅前行。

在这条充满荆棘的创新之路上,科学家精神是指引前行的风帆。从钱学森放弃海外优渥待遇、跨越重洋归国,到屠呦呦历经数百次实验、在青蒿素中寻得抗疟良方,一代代科学家以行动诠释着科技报国的赤子之心,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从“向科学进军”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华民族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是属于奋斗者的时代——当实验室的灯光与星空交相辉映,当代码与芯片编织新的文明图景,每一个创新细胞都在诉说: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让我们以“十年磨一剑”的坚韧,在科技强国的征程上勇毅前行,用创新之火点燃民族复兴的浩瀚星空!

屏幕截图 2025-07-02 10472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