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25-04

科创中国·人物

2025年04月28日

屏幕截图 2025-05-28 143444.png    近日召开的第48届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学会(ARO)国际会议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舒易来被授予“临床科学创新奖”,以表彰其在听觉医学科研和临床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这是该奖项首次授予亚洲科学家。

舒易来深耕于耳聋基因治疗研究和临床转化。近年来,他率领团队针对10余种耳聋致病基因,创新性运用基因置换、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在多个耳聋模型上证明了基因治疗的疗效。2022年团队率先开展了全球首个先天性耳聋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成功纠正了聋哑患儿听力、言语和声源定位能力,成果发表于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和《自然医学》等杂志。




屏幕截图 2025-05-28 143457.png

2025年度沃尔夫奖(Wolf Prize)近日揭晓,其中,建筑学领域的奖项颁发给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徐甜甜。评委会评价她为:“杰出的设计天赋以及她利用这种天赋改善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有效性和创新性”。据悉,徐甜甜屡次荣获世界重要奖项,包括2022年瑞士建筑奖、2023年柏林艺术奖、美国Marcus建筑奖、Holcim亚太建筑金奖、国际教科文组织(UNESCO)全球可持续建筑奖等。

近年来,她专注于中国乡村建筑,通过建筑实践实现乡村振兴,以“建筑针灸”介入激活乡村文化、农耕产业、旅游经济等综合发展。2019年联合国人居署将浙江松阳“建筑针灸”纳入城乡联系发展的全球示范案例。



屏幕截图 2025-05-28 143506.png

近日,2025年国际肾脏病学会先锋奖公布,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侯凡凡荣获此奖项,以表彰她在肾脏病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

侯凡凡是著名内科(肾脏病学)临床医学科学家,主要从事慢性肾脏病防治研究。她系统研究了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首次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低晚期慢性肾脏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危险性,发现了蛋白质氧化产物等促进肾脏病变进展和心血管并发症的新致病分子。同时,侯凡凡在世界知名期刊发表了数百篇论文。近十年来,她引领我国临床循证医学研究走向国际前沿,在慢性肾脏病及其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治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创新成果。





屏幕截图 2025-05-28 143514.png

近日,全球网络与通信领域顶级会议IEEE INFOCOM发布消息,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倪明选与伍楷舜共同完成发表于2014年INFOCOM的论文荣获2025年度“时间检验论文奖(Test of Time Award)”。

该奖项旨在表彰过去十年对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产生重大且长远影响的论文。评委会称,获奖论文开创性地将无线信号传播特性与人体行为感知相结合,为无线感知技术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倪明选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校校长,长期从事高性能体系结构、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技术、高速网络、操作系统与无线传感网络研究。其研究于国际学术界获广泛认可,已出版专著3本,发表期刊文章100余篇,会议论文200余篇,被同行引用超过 16000 次以上。

伍楷舜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主要从事物联网理论与工程技术方面的科研工作,在物联网的研究方向上,主要以感知、传输、网络、计算四个方面为主;他构建的“高效传输、异构互联、泛在感知”的大规模感知和互联平台,解决了传统无线网络传输代价高、互联效率低、感知精度差的关键技术问题,相关成果已经在国内外获得大规模应用,并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屏幕截图 2025-05-28 143525.png

近日,“第十一届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名单揭晓,刘柳、纽大文、乔燕、吴宇恩共4名杰出青年化学工作者荣获该奖项。

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研究员刘柳致力于主族元素化学的基础研究。围绕“创制和转化双亲性主族元素分子”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发展了若干电中性取代基策略,在凝聚相中合成了系列新颖双亲主族分子(既亲核也亲电),深度探讨了这些分子的电子结构、化学性质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钮大文主要从事糖科学领域研究。开发了“非氧鎓离子路径糖基化反应”,为克服糖苷键构筑领域长期面临的官能团兼容性和立体选择性挑战提供了新思路;基于金属催化反应平台,利用识别试剂控制,为实现糖类的位点可调控修饰建立了新策略。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研究员乔燕致力于人工细胞的构筑与应用研究,聚焦于人工细胞的高级次结构化、功能化和集群化,并将其作为天然细胞的简化模型,用于生物合成和生物医用领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吴宇恩专注于单原子催化的研究,建立了单原子催化剂“精准创制-动态解析-应用转化”的全链条研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