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2025-02

魏晓明: 打造“中国蛋鸡第一股”

文/本刊记者 冯昭

2025年02月16日

屏幕截图 2025-04-16 155520.png


他本是一名大学教师,受改革开放影响,毅然走出象牙塔,扛起禽业发展的大旗。

他一手创办的宁夏晓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晓鸣股份”)经过30余年发展,在种禽行业名列前茅,成为中国蛋鸡产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产品份额约占国内市场1/5、全球市场1/10;他也因此先后获评中国家禽业十大年度人物、中国乡村振兴标杆人物奖、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质量奖个人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殊荣。

他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晓鸣股份董事长魏晓明。


投身创业大潮,扎根荒滩戈壁


现年60岁的魏晓明,已在种禽行业打拼了大半辈子。

20世纪80年代,魏晓明从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宁夏农学院(现宁夏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任教。由于专业对口,学校自办的小牧场后来也交由他代管。

1992年,随着经济改革的持续推进,一大批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工作的体制内工作者或知识分子纷纷“下海”;与此同时,一些国外高产优质家禽品种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在这种背景下,魏晓明着手在宁夏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租赁鸡场,从3000套蛋种鸡起步,开启了养鸡事业。

“当时,中国的蛋鸡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主要由农民和专业户饲养的鸡种大多为当地品种,与专业培育的国外品种有较大差距,并且健康状况、抗病力、疫病净化程度也有一定差距。通过对国际先进技术、设备的信息了解,我相信自己可以干得更好。”魏晓明回忆,一家人的辛勤付出和自身专业技术,使他顺利获得了第一桶金。

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2000年,魏晓明让家族成员全部退出,同时广纳人才,开始由家庭农场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而在农场经营的几次迁移过程中,让他意识到,在远离人群的贺兰山下养殖,可以让种鸡成长得更健康。

当时,贺兰山东麓的戈壁滩没有水源,也没有电、没有路,建设成本和用工成本明显高于城郊。但魏晓明坚定地认为,这里干旱、荒漠、沙化的土地资源,以及地势高燥、紫外线强、人口密度小、昼夜温差大、空气质量好等特点,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是劣势,但对于种禽产业恰恰是天然的优势。

在这片戈壁滩,魏晓明的种禽事业逐渐成长壮大,从最初只是实验种鸡场,发展成为规模化海兰祖代、父母代种鸡养殖基地。

屏幕截图 2025-04-16 155811.png

魏晓明(右)在晓鸣股份闽宁孵化基地


借助资源禀赋,打造技术体系


2006年9月,魏晓明正式创办宁夏晓鸣生态农牧有限公司,锚定“打造中国蛋鸡产业生物安全第一品牌”发展目标,不断引进吸收国际国内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实现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持续集成新技术、新设备与养殖和孵化环节深度融合应用,实现年产健康母雏鸡百万羽,并在生物安全、精细化制种、健康养殖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贺兰山东麓戈壁滩的一个重要自然资源禀赋,是能够有效防控禽类疾病传染,以此为依托,晓鸣股份创建了生物安全的技术体系,研发出一系列技术成果。”魏晓明说。

在他带领下,晓鸣股份研发出一整套关于规模化禽场重大疫病防控与净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鸡白痢、禽白血病四种主要危害食品安全、危害蛋鸡产业疾病的综合防控和净化技术方案。2014年,晓鸣股份作为国家蛋鸡体系银川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超前完成禽白血病、鸡白痢的国家净化指标,建立严格的疫病净化及维持方案,确保了净化种源的市场持续性供应;并以银川综合试验站为依托建立了国家家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分中心。

同时,晓鸣股份为兽用抗生素减量化使用做了大量努力,并掌握一系列减量化、依法依规使用及无抗方向的核心技术。“我们用农场动物疫病净化的方式,根除掉传染源,用生物安全的方式切断传播途径,用免疫方式减少动物的易感性。用一揽子方案做到使畜禽先无病,继而做到无抗生素。”魏晓明说。

此外,为使种禽养殖趋于更少碳排放、更少能耗,晓鸣股份还做了规模化养鸡场的减排养殖及种养结合关键技术研究,在中国蛋鸡产业率先使用正压通风热能交换式的节能技术。

鸡的自身产热较高,保温和抗寒能力好,怕热不怕冷,而宁夏戈壁滩恰好没有极热天气;但是,种鸡在寒冷条件下会采食量上升、生产效率下降。为了使种鸡养殖控制在生产效率最高、饲料消耗最少、污染排放最少的状态,晓鸣股份设计了一种五层绝热的全无窗鸡舍,采用正压通风系统输送新鲜空气,同时增加热回收装备,把排出空气的热量回收,把新鲜的冷空气加热,使鸡舍始终保持在18-22度的最佳温度,达到了既不使用化石燃料供热,又实现了鸡舍的精准控温效果。

独特的地理优势也逐渐成为晓鸣股份的核心竞争力:禽舍建设利用自然条件,遵循生物安全理念,针对性地研发出包括场外输料、外墙保温、地板采暖、出粪轨道、横向低通风等创新工艺。与此同时,魏晓明通过倡导动物福利式平养技术,采用全网面高床平养、自然交配的饲养模式,禽舍富集栖架、沙浴、抓棒等设备,使鸡群可以自由活动、采食、栖息、交配。

“在追求集约化过程中,难免会对饲养动物的习性做一定约束,如果给农场动物提供基本的福利,肯定会有助于动物健康,确保食品健康。”魏晓明说,晓鸣股全部采用“全网面高床平养”的福利养殖模式,并建立养殖模式的地方标准,为种鸡提供活动空间,尽可能满足它们的自然习性。这种倡导“释放天性、生活康乐、同一健康”蛋鸡规模化养殖的动物福利理念,使晓鸣股份颇受业界认同,于2018年摘得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颁发的福利养殖金蛋奖。

通过蛋鸡养殖、雏鸡孵化、饲料加工等环节的自主创新,晓鸣股份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十大国家蛋鸡良种扩繁推广基地、首批国家两大禽白血病净化示范场、首批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2020年12月,青铜峡、闽宁养殖基地通过农业农村部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无新城疫小区评估,成为全国首家通过无疫小区评估验收的蛋鸡产业企业。2024年12月,晓鸣股份红寺堡养殖基地同样通过农业农村部无高致病性离流感和无新城疫小区评估,至此晓鸣股份主要养殖基地都通过了无疫小区的评估。

2021年4月,晓鸣股份在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蛋鸡养殖第一股”。

屏幕截图 2025-04-16 155826.png


谋求科学发展,引进管理人才


2024年新年伊始,晓鸣股份检测中心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获批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这标志着晓鸣股份已经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硬件设施、人员能力和管理水平达到国际标准。

此后不久,晓鸣股份便发布公告,魏晓明辞去总经理职务,仍担任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专注于公司战略和长期业务发展。“和大多数民营企业一样,刚开始打天下的时候,我们主要抓市场,很少抓管理。当时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状况也决定了我作为创始人具备‘一言堂’的能力,因为决策速度快,执行能力强,这不完全是坏事。”魏晓明说,“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如果决策、监督、执行仍然都出自创始人,不利于企业的科学发展、效率提升。”

因此,早在晓鸣股份上市之前,魏晓明就开始考虑把管理层和治理层分开,建立高效的高管团队和管理体系。“要想干起一番事业,带出一支队伍,健康一个产业,‘空降兵’、‘子弟兵’缺一不可。”魏晓明说,“2024年,我们聘请了有国际视野和大型农牧企业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做总经理;但是班组长、部门经理、事业部总经理等层级,还是要以企业培养为主。”

魏晓明希望,从聘请总经理开始,使企业发展形成开放的氛围,让各种人才都有机会进入到这个平台,让晓鸣股份通过人才引领、资金加持带来事业的进步和品牌的壮大,以平台的壮大带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建言献策,倡导绿色生产


经过30余年发展,晓鸣股份在湖南、河南、新疆、吉林等省份均建立起孵化体系,可以让产品直接抵达市场前沿,并且在蒙古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0%。

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代表,魏晓明在带领晓鸣股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始终心系社会,把助力乡村振兴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2025年,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魏晓明主要提出两项建议。

一是近年来,晓鸣股份探索出“快乐鸡,生命蛋”生产模式,尊重种鸡生活习性,使其有活动空间,让母鸡和公鸡有机会接近。目前,这种模式生产出来的商品蛋已经进入部分酒店、出口企业。魏晓明希望,在晓鸣股份建设企业品牌的同时,能在政府支持下,打造出通过国际标准认证的非笼养“闽宁镇鸡蛋”“闽宁老母鸡”“宁夏雏鸡”等区域优势农产品品牌,推动蛋鸡产业发展与链条延伸。

二是晓鸣股份注册地所在的银川市闽宁镇,是一座移民城镇,居民主要从宁夏南部贫苦山区搬迁而来。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当地政府主导修建了黄河引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彻底改变了当地的贫困面貌。魏晓明希望,从绿色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大对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扶持力度,在闽宁镇打造“绿色工厂”,使其成为一个农业发展示范点,通过绿色小镇的打造,使产业发展更趋绿色、低碳。

“为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消费需求,我们在生产方式上会更趋于无抗、低碳、绿色,更趋于对动物的关爱,将‘与人为善、推己及人’的思想融入到生产当中。”魏晓明说,“同时,利用好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让我们的工人更轻松,让蛋鸡成长的更健康活泼,也让消费者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