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冯昭
2025年09月15日
2025年9月13日,由北京市天坛公园管理处主办,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指导下,并获得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科学咖啡馆”、国家动物博物馆、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等单位支持的“天坛观鸟”科学沙龙于天坛科普园举办。活动聚焦天坛公园,汇聚生态保护、科研教育、自然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社会公众,深入探讨城市中心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道,共同提升对北京鸟类生态的认知与保护意识。
科普专家邱成利(左)、邓文洪教授(右)放飞红隼
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指导下,现场嘉宾共同见证了经过精心救护的1只红隼、1只红脚隼重返蓝天。专家详细讲解了城市野生鸟类的救护流程与科学放归理念,强调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守护鸟类家园的重要性。笼门开启,红隼、红脚隼羽翼振飞回归自然的一幕赢得现场观众由衷的掌声,也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天坛公园为邓文洪教授(左)颁发授课证书
随后,“天坛观鸟”科学沙龙在科普园室内举行。本次沙龙核心环节特邀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林草局首席科普专家邱成利担纲主持,由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北京猛禽救助中心主任邓文洪教授带来《北京鸟类资源及保护》主题演讲。在演讲中,邓文洪深入剖析了北京地区鸟类资源的现状与保护策略,特别强调了城市化进程中鸟类栖息地保护的紧迫性与探讨了可行性路径。
在嘉宾提问环节,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城市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创新”以及“公众参与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探讨,有关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大都市中有效保护鸟类栖息地、如何利用公园资源开展更有效的自然教育、如何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等问题的真知灼见不断涌现。
“天坛观鸟”科学沙龙不仅深化了公众对北京中轴线鸟类生态价值的理解,更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生态保护的热情。未来,天坛公园将持续发挥生态与文化优势,不断探索科普教育新形式、新路径,让生态文明之树在这片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更加枝繁叶茂。
(责编/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