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池文淑
2024年06月26日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会上,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本刊编委会主任侯立安领衔的《新型膜法水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侯立安团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前合影留念。从左至右:张林、陈冠益、高从堦、侯立安、高翔、郑裕国、李小年
《新型膜法水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取得新型膜分离原理、膜材料制备、膜法水处理及膜固废后处理全链条技术与工程创新,水平国际领先。建成了超大型海淡工程,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实现了芯片超纯水分离膜国产化,有效抵御“卡脖子”难题;解决了相关药企药物高纯化难题;开发了核污染水处理装备,应对突发核泄漏风险。成果显著,已广泛应用于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及24个国家。
侯立安,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专家,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设计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兼任国家生态环保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编委会主任等。
他长期致力于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研究、工程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在饮用水安全保障、分散点源生活污水处理和人居环境空气净化等方面,率先提出并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处理及空气净化技术和系列装备,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和富有创造性的成就。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12项;获国家专利60余项。
膜法处理技术应用广泛,无论在治理抗生素排放导致的水污染这一全球性新难题,解决我国芯片制造过程中的用水问题,还是保障居民健康饮水方面,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正因如此,膜法技术也在面临着推陈出新和升级换代,从制备的机理研究到应用、再到废膜回收的“一条龙”都亟待创新,新膜处理新污染物方面尚存技术难题等。
责编: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