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品牌网

交通运输部举行成渝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专题新闻发布会

文/本刊记者 于宝源

2024年05月17日

5月17日上午,交通运输部举行成渝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成渝区域交通一体化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相关情况。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徐文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副司长柳成洋、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郝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胡洪波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孙文剑主持。

记者了解到,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于2024年3月11日联合印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以下简称《成渝综合交通标准体系》),目的是构建“1+3+N”的区域标准化协同体系,通过建立部省联动、区域协同的高效能标准化工作机制,聚焦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协同管理等三方面高品质交通标准需求,加快制定一批特色鲜明、科学适用的高水平标准,推动成渝地区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徐文强在发布会上表示,《成渝综合交通标准体系》聚焦交通运输主动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着眼于推动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加强合作,是促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协调共建的创新实践。“为推动成渝交通一体化发展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我们以标准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适应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应用的发展,研究高速公路智能化、内河码头自动化等标准,统一汽车充换电设施和加氢设施运营服务标准,服务智慧公路、智慧港口建设,推动交能融合,鼓励发展无人驾驶和低空经济,显著提升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徐文强说。

胡洪波表示,我们与重庆开展区域标准化合作之初,就把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标准创新作为着力点,围绕成渝智慧高速“是什么”“建什么”“怎么建”以及“怎么用”,共同发布了《智慧高速公路》系列区域性地方标准,也是成渝地区联合制定发布的首个区域性地方标准。他透露,自标准发布以来,已经在成都绕城高速、四川成宜高速、重庆石渝高速、渝湘高速等路段进行了实际应用,支撑两地建成智慧高速2000余公里。他还以成宜高速为例说,全线157公里实现对车辆运行情况、路面状况、天气情况、突发事件等的全天候监测和自动预警,一方面帮助管理人员全天候准确掌握路网运行态势,及时发现和处置突发事件;另一方面,可以帮助驾乘人员及时掌握全路段运行情况,引导安全驾驶、合理规划路线。

发布会上,郝祎也表示,我们两地以标准为引领,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落地实施了一系列智慧、绿色重大项目,在运行管理协同联动方面开展了重点工作试点示范,积极助力成渝交通一体化走深走实,有力推动了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一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陆上,成渝中线高铁、成渝高速扩容改造加快推进,在建和已建川渝间省际高速公路通道21条;水上,万州新田港二期工程、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建设全面提速,两地交通基础设施“连点成线、连线成网”。二是出行服务便捷高效。重庆中心城区与成都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实现了“一卡通”“一码通”,两地300多个汽车客运站、1123条线路实现联网售票。三是协同治理精准精细。“川渝通办”实现线下“异地可办”、线上“全程网办”,“跨省通办”从“能办”向“好办”转变。

标准是促进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对于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的软联通作用。柳成洋向记者表示,推进区域协同标准建设有利于打破行政壁垒、支撑政策协同,推动区域一体化向更深层次拓展。此次,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与重庆、四川两地政府共同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是推进区域标准化工作创新发展的新的有益探索。


责编/柯欣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