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技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破势成长
最新统计显示,1至3月份,山西省高技术制造业平稳增长,部分高技术产品快速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4.7%。从产品看,光缆增长47.2%,车轮增长30.3%,光伏电池增长13.5%。由此可见,山西新兴战略性产业的破势成长最为显眼。
太原重工轨道交通公司技术人员对即将发运到俄罗斯的轨道交通车轮进行最后查验。太重提供。
“云端”赋能帮助企业转危为机
4月27日,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山西嘉世达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发往韩国的1200台扫地机器人正在抓紧装车。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山西嘉世公司的实体店从1月底暂停营业,销售额由1月份的1200万元直降至2月份的200万元。实体店经营受困,企业转向电商平台上找出路。山西嘉世达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牛立群说,山西省商务厅积极帮我们联系国外的客户,拓展海外的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联系了25个国家的供应商。公司3月份销售额迅速反弹达到1700万元,今年第一季度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不降反增,增速达17.7%,预计全年出口业务可达3000万元。
疫情发生后,线下零售受到巨大冲击,线上加线下的销售模式成为不少企业新的增长点。今年一季度,山西省线上网上商品零售额达18.5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全省粮油食品类电商平台交易额同比增长44.7%,烟酒饮料类电商平台交易额同比增长9.5%,水果网络零售同比增长更是超过200%。
据统计,山西省三家本土连锁超市一季度平台交易额达到3.8亿元,同比增长76.4%,比上年同期快54个百分点。
“云端”赋能激活的不仅是网络销售,一些行业领域还在危机中捕捉到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年一季度,山西省大数据企业共研发了34款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办公协同、视频会议、人员监测、远程生产调度、装备监测等多领域提供在线服务。“云端”赋能为企业激活了新动能,也加快推进山西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和智慧山西建设。
人才赋能,大力提升装备自主研发技术水平
4月初,山西百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北大学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中北大学信创产业学院”和“山西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研究院”,共同培养信创产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积极促进信创项目科技成果产业化及信创技术与产品的推广应用。
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信创产业备受各界关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山西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山西百信创始人、董事长王宪朝介绍,截至目前,企业推出了基于鲲鹏、龙芯处理器的计算机、服务器、可信计算机、工控终端、高性能存储、安全邮件一体机等十余项安全创新产品,纳入拥有行业全部资质的整机企业之一。
“论克卖”还十分畅销的太钢“手撕钢”。科技日报记者摄。
目前,在山西综改示范区,集聚了全省75%的信创相关企业。这里始终把打造信创产业生态和创新高地作为战略工程、“一号工程”来抓,产业集聚态势明显。
政策赋能,由“一煤独大”到“八柱擎天”
山西省委要求全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重点打造信创、大数据、半导体、光机电等数字产业集群。围绕“网、智、数、器、芯”五大领域,推动中国长城智能制造(山西)基地、百度云计算中心二期、百信信创基地、国科晋云基地、中电科电子信息科技创新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探索“区块链+产业”应用示范,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
山西提出,将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机制,持续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数字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现代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现代煤化工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等新兴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山西将着力在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上重点攻坚,在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上重点突破,不断厚植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努力实现从“一煤独大”到“八柱擎天”。
山西省将重点推进中煤科工智能制造基地、中船重工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华翔集团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等项目建设,打造先进轨道交通、煤机智能制造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促进装备制造业向“集聚、智能、绿色、服务”方向转变。重点发展碳化硅、碳纤维、石墨烯、特种尼龙等尖端材料,打造碳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生物基新材料、半导体新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集群。
责编/杨鑫
手机体验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手机版
-
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