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第一看点

聚焦物联网,2021年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报告会拉开帷幕

偌大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不时有现场观众和线上收看的网友向报告人和与会专家发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既有轻松的对话,也有专业的表达,现场氛围热烈,学术激情分分钟被点燃。这里就是“2021年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报告会(物联网领域)”现场。

报告会现场。  本刊记者 陈文英 摄

4月18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21年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报告会”在北京科技大学天工大厦拉开帷幕。本场报告会由北京物联网学会、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北京科技大学科协具体承办,聚焦物联网领域,遴选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热点、前沿、有重大科研进展的广受关注学术成果,并邀请学术成果入选作者清华大学教授张宁、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夏元清、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赵东、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宁焕生分别作题为《能源互联网:驱动力、评述与展望》《云控制系统及其面临的挑战》《移动群智感知网络研究进展》《基于信息—物理—社会—思维空间的物联网知识体系》的专题报告,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这种“大同行、跨学科、互动式、云直播”的报告会形式,遴选方式新,学科领域广,成果水平高,参与专家多,深得与会专家认同。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光学和光电子成像专家周立伟在致辞中就指出,学术和科研是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原创动力,报告会为物联网技术在多个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提供了展示和交流平台。

北京物联网学会理事长王志良对学术成果遴选和报告会的形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北京市科协主办的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遴选及报告会采用发现式,入选成果可以说是万里挑一,学者在完全不知情下成为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入选者,给予本人极大的鼓舞。既体现了权威性、高水平,又体现了公平公正,没有给科技工作者增加任何负担,对于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王志良说。

他指出,报告会倡导互动式学术交流,报告和交流环节均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场专家学者及线上观众都可以了解到前沿的创新成果,扩大了学术交流的覆盖面,提升了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效能。同时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报告人也受到新的启发,得到成长,为推动科研人才成长提供了新的路径。下一步,北京物联网学会将围绕报告人需求,在学术成果宣传、学术交流服务、国际组织合作等方面做更深入的创新探索,把物联网领域广受关注学术成果推向新高度。

为推动原始创新,服务人才成长,引领新时代学术交流的方向,掀起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学术交流的热潮,2019年北京市科协首次推出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遴选及系列报告会,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2020年北京市科协围绕北京十大高精尖产业和社会热点,举办23场报告会,网上点击量超过1400万人次,报告会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科交叉融合的活力充分释放。

据悉,2021年北京市科协将围绕北京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按照“四个面向”,确定12个领域举办20余场报告会,并在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重点围绕轨道交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肿瘤学等领域,在产业园区和相关高校集中举办四场报告会,将广受关注学术成果分别带入高校、三城一区、国家重点企业,并辐射京津冀,走向全国。

值得一提的是,本场报告会吸引了众多来自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的科技人员的参与,在科协频道、中国搜索等同步直播的网络平台,点击量超过170万人次,公众参与学术交流的热情可见一斑。

责编:代建安

手机体验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手机版


  • 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