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人物聚焦

周善红的“时代印记” ——从贫困户到扶贫人

周善红,江苏万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全国贫困村结对帮扶行动工作组副组长,福建省寿宁县下党村荣誉村长、富平县漫町村荣誉村长,兼任扬州市丁沟镇丁西村党支部副书记、扬州市郭村镇张倪村党总支副书记(结队帮扶无偿挂职);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创业之星、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2020年作为全国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记者走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周善红,深入了解了他从贫困户到扶贫人的“时代印记”。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断涌现,为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吹响了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是共产党的执政决心。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战场上,一直活跃着人大代表们的身影,其中不乏一批先富不忘后富、带领群众脱贫的企业家,他们饮水思源用拳拳之心的赤子情怀书写着责任担当,周善红就是其中一位。

在攻坚扶贫的道路上,周善红致力创新扶贫模式,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从扶贫济困式向开发式、产业式扶贫转移,从一次性扶贫向可持续的扶贫模式转移。作为白手起家民营企业家的缩影,周善红一路走来用自己的行动树立起民营企业家的“时代标杆”,在他创业路上充满荡气回肠、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凝聚着一股坚韧不拔、奋斗不止的澎湃动力,让我们拨开历史的风尘,走进时光深处,共同见证那段辉煌岁月和奋斗传奇。

筚路蓝缕创基业,情系故土创新业

20世纪60 年代,周善红出生于江苏北部的一个农民家庭,周善红的兄弟姐妹多,父母省吃俭用,成年累月、起早贪黑地在田间劳作,生活条件的艰苦,深深刻在了他成长的记忆里。周善红说:“摆脱贫困、改变命运是我儿时的奋斗目标。那个年代,农村青年要改变命运,只有两条路,要么考上大学吃国家饭,要么出去打工混碗饱饭。”

1986年深秋,父亲推着独轮车为18岁的周善红送行,从江都丁沟镇走向车站的路,秋雨如丝,道路泥泞。他的行李里,有一双母亲新纳的布鞋。那一年,周善红刚刚高中毕业,家中的贫困不足以支撑他继续求学,为此他决定随同乡伙伴外去山东潍坊打工。

1989年,适逢中国农业机械化改造的关键阶段。周善红在潍坊拉起一个有十几个人的团队,自己当起了小厂长。1990年,他的团队已经接近500人,八成工人都是和他一起从江都丁沟镇出来的老乡。周善红和他的丁沟青年军,以诚信为本,凭借过硬的业务在潍坊打响了“江都钣金”的名头。此时,潍坊拖拉机厂、潍柴、巨力等不少知名厂家,都把焊装、涂装任务交给周善红的工厂来做。

1992年,他的工厂年产值已突破千万元。接着,北汽福田、上汽集团、潍柴重工、长安汽车、南宁拖拉机厂、五菱汽车等国内著名汽车企业都成了他的合作伙伴。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1996年,周善红成功收购潍坊一家做汽车轮毂的台湾企业。自此,周善红完成了从汽车劳务输出向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关键性升级。他感觉,这一次,自己当上了真“老板”。

10年风雨,他实现了从打工仔到包工头再到民营企业家的人生逆袭。

1999年,扬州市出台政策,吸引扬州籍在外兴业的乡贤“凤还巢”,鼓励他们回报家乡、投资家乡、建设家乡,周善红毫不犹豫的返回家乡。很快扬州市首家省级民营企业江苏万顺集团落户,万顺集团投资上亿元,上马空调及汽车配件生产,厂房占地70亩,成为江都首家投资过亿元的“凤还巢”企业,“创新业”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但他凭借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企业精神坎坎坷坷一路走来。

从2004年开始,周善红的企业重新步入平稳上升期。如今,江苏万顺集团已经是一家跨地区经营的企业,业务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石化制造装备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在北京、苏州、河北等地拥有十余家下属公司,包括一家上市公司,在汽车技术劳务模块,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万余人,自2006年开始,连续13年获得当地政府纳税重点企业表彰,多年被评为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工业百强企业、江苏省民营企业就业先进单位、江苏儿童慈善突出贡献奖等荣誉。2017年,万顺集团荣获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

饮水思源,助力脱贫

2013年,周善红荣幸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份响当当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周善红说。

2014 年 3 月,周善红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结识了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振生。李振生是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也是脱贫攻坚战线上的一名“老兵”,年过六旬,依然不知疲倦地奔走在扶贫一线。周善红说:“受他的精神感染,我觉得,过去那么多年,虽然自己在公益慈善事业上也作出了贡献,捐资捐物数额可观,但只是解决了部分人的生活困难,与精准扶贫事业比起来还有差距。只有积极投身国家的精准扶贫事业,帮助一方百姓永远摆脱贫困,意义才更加深远。”

周善红在与李振生交谈中了解到一些贫困地区的真实现状,其中身处革命老区的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村地处群山深处,山高路陡、交通闭塞,百姓生活十分困难,全村人口309户,1341人,村民依靠种植少量的脐橙、锥栗、茶叶等维持基本生活,2014年,全村贫困户31户,133人,村集体负债八万多元。

2014年,周善红跋山涉水,亲自来寿宁县考察,他发现下党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湿润,生态环境好,非常适宜茶叶生长,但由于交通、销路等因素制约,当地农民种茶积极性不高。

周善红以企业家特有的眼光分析认为,茶叶种植是下党村的传统产业,也是富民产业,下党村要实现脱贫,就必须放大茶叶种植优势。于是他提出了“种植先行、项目引领,商贸推进、强村富民”的发展思路,从梳理恢复茶园入手,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成片“爱心茶园”基地,另一方面牵线搭桥让下党村与爱心人士签订茶园认租合同,由村里将认租茶园的茶“定制”给他们。并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传统产业”的模式打响了“下乡的味道”茶园品牌。慢慢地,“定制爱心茶园”规模达600亩,每亩效益由过去的2400元提高到6000元左右,仅此一项就为当地农民每年增加纯收入200万元。2017年底,下党村最后一批47个贫困户全部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783元。

通过模式创新和品牌引领实现产业造血,下党村的“扶贫定制茶园”被国务院扶贫办收集整理为全国12则精准扶贫典型案例之一,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

2018年,周善红再次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下党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带动民宿、农家乐、10多家民宿,现在的下党村年接待游客已达15万人次。周善红还大力培养脱贫致富“领路人”,目前,下党村有100多名青年人返乡创业。截止2019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13605元。

2019年8月下党村村民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村民纷纷说:“身为下党村的一份子,感到十分的光荣自豪。”下党村脱贫工作的成功让周善红对脱贫攻坚工作增长了信心,开始投入更大力度。

自2014年起,周善红带头示范,结合企业的运作模式,组织和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继续在一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探索发展产业、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的“三业”联动、精准扶贫模式,万顺集团先后在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村、陕西省富平县、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郭村镇等贫困地区创办了“爱心茶园”出租、“创业致富带头人”万顺培训基地、花椒农业专业合作社、红色旅游开发、空中草莓种植、千亩生态农业等扶贫项目。目前,这些扶贫项目收效明显,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农户走向了致富路。

甘于奉献,砥砺前行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周善红努力开拓了一条民营企业党组织率先帮扶、直接帮扶、精准帮扶的抗疫路径,勾画书写了扛起民企抗疫担当的“万顺方案”。

面对疫情,当时最缺的是符合防疫标准的物资,最难是能否找到抗疫物资的购买通道。万顺集团作为在市场大潮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从多年产品“卖全球”的经验中感悟到,要迅速把更多精力投放到海外“找货”上,通过“全球买”提升国内防控物资“增量”,尽可能不占用各地“存量”,才能切实有效破解抗疫中存在的物资购买难问题。企业迅速动员海外销售渠道寻找防疫物资,先后从土耳其、韩国、日本、德国、越南等国筹买了400多万元防疫物资运至扬州,又从万顺集团总部发往全国各地。

武汉是全国疫情防控的重点,万顺集团党委向百步亭社区和江欣苑社区捐赠医用防护服400套、医用口罩4000只、医用手套20000只、红外线测温仪12只、食品200箱;城乡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万顺集团党委累计向社区、环卫系统、公安系统等最需要物资的相关部门,捐赠口罩15万只、防护服3600套、N95口罩6000只、消毒液6吨,贫困村由于缺钱少物,很可能成为疫情防控的短板,万顺集团党委先后向湖北省杨柳沟村、福建省下党村、陕西省漫町村等46个贫困村捐赠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购买了贫困村当下最难卖的草莓3900斤,不仅在平时帮助脱去经济发展之“贫”,更在关键时刻帮助解决了疫情防控之“困”。

周善红说:“企业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致富思源更思报,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民营企业不能只顾自家‘顺’,尽所能、出全力,让整个社会都顺起来,才是‘万顺’。”

征程未已,奋斗不止,三十余年筚路蓝缕书写辉煌创业,三十余年风雨沧桑绘就壮美画卷,这段属于周善红“时代记忆”依旧在延续。

责编:代建安

手机体验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手机版


  • 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