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学术交流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东营现代渔业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东营现代渔业发展


                                                                     文/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杨同更

        近年来,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主管部门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把渔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加快推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2008年全市水产增加养殖面积达到156万亩,实现水产品总产量41.82万吨,渔业总产值54.77亿元,全市人均渔业纯收入达到1800元。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现代渔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资源丰富是东营市发展养殖海洋与渔业的重要优势,渔业局不断加大浅海、滩涂和宜渔荒碱地开发力度,强化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提高开发标准。在膨胀养殖规模的同时,努力提高开发标准。以山东省实施500万亩标准化鱼塘整理提升工程为契机,按照建设适于现代渔业发展新型增养殖基地的要求,对全市10万亩养殖基地进行整理改造,配套基础设施,推行健康无公害养殖技术,有效提升了增养殖基地的综合利用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海珍品养殖,连续三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海参产业发展,全市海参养殖面积突破3万亩,育苗水体达到3万立方米,成为全省重要人工海参养殖基地。二是规划建设30万亩现代渔业示范区。现代渔业示范区包括20万亩海水渔业示范区和10万亩淡水渔业示范区两个板块。示范区建设,始终瞄准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渔业精品区、样板区的目标,着力打造集养殖、加工、科研、商贸、旅游于一体的现代生态渔业基地。在发展理念、运营机制、融资机制和科技支撑体系等方面实现了创新,推动了示范区快速起步。示范区规划建设初期,由市、县政府注入4100万元资金成立了黄河口渔业有限公司,全面负责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运营工作。积极打造投、融资平台,累计争取国家和省扶持资金7600万元,专项用于示范区建设。加大招商力度,吸引了大连有德、山东华隆两家知名企业进区开发。到目前,4.1万亩起步区已完成规划,道路建设、沟渠衬砌、蓄水水库和泵站建设等骨干基础工程已全部完成,全面达到养殖生产条件,共完成总投资1.7亿元。目前,现代渔业示范区重点加快推进研发中心大楼和综合服务区建设,尽快发挥示范区整体功能,进一步提升全市现代渔业发展水平。三是大力实施渔业资源修复工程。自2005年起,共实施三疣梭子蟹、中国对虾人工增殖放流,贝类底播增殖等16个渔业资源修复项目,投入资金2485万元,人工放流梭子蟹苗种6900万只,中国对虾1.95亿尾,底播贝类430余吨,有效恢复了近海海域渔业资源存量,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

二、加大扶持力度,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

一是渔业局着力培植渔业龙头企业,把发展壮大渔业龙头企业作为提高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资金、土地、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促进快速发展。目前,全市渔业行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涌现出了海星集团、正汉集团等一批渔业骨干企业。二是大力扶持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组建成立了东营市渔业协会和黄河口大闸蟹协会,其中,2009年,黄河口大闸蟹协会成为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成为副会长单位。全市渔业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25家,辐射带动渔户11000多家,养殖基地近50万亩。三是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强品牌保护,注册了“黄河口”水产品商标,并通过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加大以黄河口大闸蟹为重点的品牌推介工作,渔业局连续三年在北京、香港、温州、济南、烟台等大中城市开展了12次黄河口名优水产品推介会、新闻发布会等推介活动,在济青高速、京沪高速等黄金位置设立大型广告牌,不断提升黄河口特优水产品的影响力,提高市场占有率,拓展销售渠道。

三、增加投入,渔业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一是规划建设高标准渔港。自2003年以来,市县各级投入资金12140.3万元,规划建设了七处高标准渔港。2007年东营中心渔港被农业部批准立项为国家级中心渔港,总投资1.2亿元,农业部扶持资金3330万元,计划用三年时间,建成渤海湾西岸最大的渔业港口和重要的水产品集散地。2008年广利国家一级渔港建设项目获得农业部批复,中央投资2000万元。目前,两处港渔港建设扎实推进。二是海上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加强海洋渔业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组建渔政海监CDMA执法专用网络,为全市1100多艘捕捞渔船配备CDMA应急救援通讯定位手机,进一步提高了海上安全施救能力。积极开展渔船互保工作,加大财政补助力度,渔业互保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三是水产品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全市建有专业水产批发市场及集散地13处,交易种类达到100多种,辐射带动了全市水产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四、推行渔业标准化生产,水产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在推行渔业标准化生产,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方面,渔业局重点建立完善了三大体系。一是完善水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组建成立了全省首家市级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依法履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并从源头抓起,加强生产全过程特别是养殖投入品的监管,把好源头关。二是建设水产品检测体系。以市海洋水产研究所为依托,建立了集渔业病害防治、水产品质量检测、渔业生态环境监控于一体的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强渔业病害疫情预报和病害防治。三是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制(修)订主要养殖品种从池塘到餐桌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规范,达到养殖生产、经营各环节有标准可循。全市无公害水产品达到51个,养殖面积突破60万亩。建成文蛤、黄河口鳖、半滑舌鳎3处省级水产原良种场,黄河口大闸蟹健康养殖示范区等4处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区。同时,大力实施渔民科技培训工作,自2005年起,连续四年组织实施了千村万户渔民科技培训工程,共培训渔民7万人次,海参池塘健康养殖、黄河口大闸蟹大规格养殖等一批实用技术得到广泛推广。每年都选派养殖骨干到烟台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大院大所接受专业培训,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当地养殖技术能手。

五、强化管理能力建设,海洋综合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一是海洋法制建设逐步完善。渔业局制定完善了《东营市海洋功能区划》、《东营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东营市海岸线勘定方案》、《东营市海域使用规划》、《东营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和《东营市海岸带综合管理项目(ICM)规划》,将全市海洋综合管理工作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二是海域使用管理日益规范。严格执行海域使用论证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高了项目审批的科学性。全市依法办理用海项目累计达到425个,确权海域面积5.5万公顷,确权发证率、海域使用金征收率均达到100%。“数字海洋”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组织编制了《东营市数字海洋工程建设总体方案》,启动了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工程,投入600多万元,高规格、高标准地进行东营市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目前,渔业局海域使用动态监控与指挥办公系统、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已全部完成,并与国家海洋局、省海洋与渔业厅实现了三级专线网络连接,达到了业务运行要求,建立起信息发布平台和监视监测产品发布制度,2008年12月26日通过了国家海洋局检查验收,评定为优秀,整个系统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三是海洋环保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积极开展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工作,全市已建立市、县两级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6处,对沿海5个陆源入海排污口、海洋生态敏感区等特定海域开展了监测,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建立了东营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并重,先后选划建立了利津底栖鱼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河口浅海贝类生态海洋特别保护区、黄河口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莱州湾蛏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广饶沙蚕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等五处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