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学术交流

论技术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论技术创新
     
     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文/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部长  高宏博士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国家的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科技实力上。据统计,西方发达国家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了80%,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35%,而我国技术创新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0%左右,不仅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而且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所取得。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对改变我国落后的生产力面貌、增强国家实力、缓解供给严重不足、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技术进步缓慢,导致整体经济效益低,资源浪费严重,产品附加值低,制约了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优化升级,影响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使我国众多的企业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国内市场时,陷入了严峻的困境。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严重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5年10月8日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要求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一、技术创新与科学研究的区别

        技术创新不同于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科技行为,而技术创新则是企业的经济行为。技术创新是一个严格的经济学概念,是对企业或企业家的某种经济行为的刻画。技术创新相当于我们通常所讲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是指科技成果变成商品,并在市场上得以销售,实现其价值,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和行为,是包括产品研发、生产组织、企业融资和市场营销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属于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
        技术创新(technological innovation)概念最早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otcr)提出。他在1912年出版发行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认为,现代经济发展根源于技术创新。熊彼特把技术创新定义为一种生产函数的转移,或是一种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其目的在于获取潜在的超额利润。技术创新可概括为以下五种形式:1.生产新的产品;2.引入新的生产方法、新的工艺过程;3.开辟新的市场;4.开拓并利用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供给来源;5.采用新的组织方法。
        国际上通常把研究与开发(R&D)按照功能或目的的不同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基础研究是探索性的,目的在于发现自然界的规律;应用研究是从基础研究的成果出发,研究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成果的技术基础;开发研究则是指利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制造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的活动。
        显然,研究与开发中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没有明确的商业目的,而其中的开发研究似乎可以等同于技术创新,其实不然。技术创新在本质上有别于开发研究,技术创新不仅仅关注技术的创造性和技术水平,更关注技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技术创新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而研究与开发则以获取研究成果为目标。
        任何技术创新都是从研究开发开始,没有研究开发就谈不上进行技术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无论是怎样开始的,人们所关心的都是最终的商业利润,而研究开发无论是怎样结束的(即无论是否带来商业利润),人们只注重它的研究成果。
        技术创新与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这种密切的关系掩盖了技术创新作为一种经济行为的本质特征,以至在我国发生了把科学研究等同于经济过程,把技术创新这一经济过程等同于科学研究的双重错位。
        获得潜在的超常规利润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技术创新可能是企业按照某种发展战略而开展的经常性活动,也可能是企业家“灵机一动”的产物。技术创新始于研究开发而终于市场实现,因此营销环节是实现技术创新价值的关键环节之一,营销环节的创新对开辟新市场和实现技术创新价值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

        1.技术创新主体错位:
        在过去的体制下,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政府,技术创新活动主要是一种政府行为,科研机构和高校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研究开发活动,存在着单纯的技术导向倾向,注重技术参数、指标的先进性,但对市场需求和规律缺乏把握,其成果往往不具有市场能力。
        技术创新活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过程,企业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真正可能坚持市场导向,反映市场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明确指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主体是企业,要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投资的主体;二是企业要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三是企业要成为创新利益分配的主体。
        2.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大多数企业实行了“用市场换技术”的企业发展战略,凭借低成本的要素供给和巨大的本土市场,完成了原始积累,正在向现代化管理企业迈进。在过去长时期的短缺经济和卖方市场条件下,供不应求的市场需求状况使得企业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数量上,导致部分企业往往把寻找有利的行业机会作为企业制定战略的基本依据,满足于低水平的生产贸易模式,忽视了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3.企业研究和开发投入不足:
        研究和开发是技术创新的源泉,也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基本保证。按照国际上比较一致的看法,企业研发资金占销售额1%的企业难以生存,占2%的仅能勉强维持,占5%的才有较强的竞争力。据统计,我国企业的研究和开发经费投入平均仅占销售收入的0.5%,而世界百强企业的研究和开发投入都高达10%~15%,我国企业的研究和开发投入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的科技资金整体投入也严重不足,对企业的投入比例偏少。发达国家应用研究经费的60%~80%用于企业,而我国则不足20%。

                           三、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措施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要求,为企业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1.企业领导者必须要有强烈的技术创新意识:
        企业技术创新的功能有两个:一是能够创造充分的顾客价值,给顾客带来根本性的效用与体验;二是能够创造充分的企业价值,帮助企业通过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创造高于竞争对手的优势,从而获得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利润。
        技术创新具有旺盛的价值创造力,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各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企业领导者首先必须有强烈的技术创新意识,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才能积极有效地组织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2.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力度:
        企业不仅是技术创新决策、投资的主体,而且也是研究开发的主体。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研究开发的投入,多方筹措资金,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企业除按照一定销售额的比例提取技术创新资金外,还要积极运用国家技术创新政策,通过申请政府技术创新基金、争取政府财政补助、享受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等多种渠道和办法充实企业技术创新资金。
        3.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
        充分利用国内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和学科优势,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开放的、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成果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共建技术开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实体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的产学研联合体,充分发挥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智力与人才优势,迅速提升企业的研究开发水平。
        4.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人力资源政策: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其主体是人。企业如何争取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是企业创新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企业要从人事、分配、奖励等多方面探索建立有效吸引和使用人才的激励机制,加强对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创造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
        5.利用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目前国际间的贸易争端形态也从过去的经济贸易之争转变成知识产权之争。因此,利用知识产权壁垒进行市场竞争,已成为国内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企业要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角度、从国际市场竞争和全球化经营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定位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把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企业参与竞争、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开路先锋和坚强后盾,提高知识产权战略意识,把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获取和维护知识产权的能力作为企业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技术创新不仅是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企业要从国家和自身长远发展的高度思考技术创新战略,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挥创新主体的重要作用,努力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力争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现实生产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事业中,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做出贡献。

                                                                                                                              责编/齐 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