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特别报道

探索我们的宇宙

        探索我们的宇宙
   —— 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白春礼院士在“2009国际天文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白春礼院士在“2009国际天文年”纪念大会上讲话         摄影/朱 进


        文学,早在远古中国便开始萌芽发展。在公元前十三世纪甚至更早,就建立了天文观测台,有世界上历时最长、最完整的天象记录。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建立了卓有见识的宇宙论和优良的天文历法,并创造了融合高水平机械技术的天文仪器。
        在中国古代,社会对士大夫的知识要求,就是“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中晓人和”。所有这些都充分证明了,中国古代天文对世界天文学发展乃至整个人类文明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公元1609年,伽利略首次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的视野,并深刻地改变了整个人类的宇宙观。此后的四个世纪,一次又一次望远镜技术的突破,带来了层出不穷的重大天文发现,极大地增强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能力。为了纪念这一世界天文学史上里程碑的事件,联合国大会将2009年确定为国际天文年,主题是“探索我们的宇宙”,活动范围涉及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天文年的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人类在认识宇宙方面所做出的重大努力,更是一次拉近大众与天文学距离的极好机会。
        天文学是激励人类认知宇宙的科学,是近代科学革命的摇篮,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源泉之一。今天,天文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国防、通讯、导航、测地、预报自然灾害等领域。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科学院成立60周年。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和我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10年来,我国天文研究和望远镜研制技术水平以及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三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第一,天文学观测研究方面。我国天文学家在宇宙物质分布、暗物质粒子性质、星系形成与演化的数值模拟、银河系磁场的测量、银河系化学演化、以及太阳活动机理研究等前沿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作,特别在暗物质和宇宙大尺度结构领域的一系列工作,如2008年发现宇宙电子谱在高能段超过理论预计,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一次发现暗物质粒子湮灭的证据;利用数值模拟和观测统计方法揭示星系和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和演化特性,描述暗物质晕的物质分布和演化规律;利用引力透镜效应并结合高能X射线等观测资料研究暗物质在宇宙中的分布,揭示了宇宙中最大的引力束缚体星系团内部的物质层次和结构。这些研究成果使我国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国际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二,在天文重大观测装置建设和技术发展方面。以太阳磁场望远镜、216望远镜、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以及即将开工建设的FAST为代表的天文望远镜,彻底改变了我国无能力研制大中型现代天文望远镜的历史,尤以集多项技术创新为大成的LAMOST最为突出,它的建成,使我国成为少数几个掌握了现代大型天文望远镜建造技术的国家之一。这些天文观测装置必将为中华民族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以及暗能量暗物质前沿领域的神圣事业中做出重要贡献!
        第三,在天文学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空天安全方面。通讯卫星导航系统概念创新和工程的阶段性实施以及应用领域的开拓奠定了天文科技在国家导航重大专项中的地位;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以及运行任务的顺利完成、实时VLBI技术研发并成功应用于探月卫星测定轨系统以及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研究和系统建设等成就,体现了天文学在国家重大工程和应用领域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望未来,开辟空间天文、南极天文以及参与地面30米光学/红外望远镜国际合作等等,将为我国天文学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两年前,温总理一首《仰望星空》深刻地诠释了一个亘古以来人类共同的美好夙愿——“探索我们的宇宙”,激励了许多有志的年轻人将他们的目光投向星空。希望这次纪念大会以及2009国际天文年系列活动的展开,能鼓舞和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当今天文学研究的伟大变革中来,促使更多的人“关注天空”,使我们的民族真正成为一个“大有希望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