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创新方法

多学科交叉系统集成优化临界创新上

    多学科交叉系统集成优化临界创新(上)


一、世界制造业面对的挑战

        在英文中,制造(Manufacturing)具有狭义和广义两层涵义。其狭义涵义指的是“用手工制作”或“手工业”,泛指将原材料制成人们有用的货物或产品。其广义涵义是“包括制造企业的产品设计、材料选择、规划、制造生产、质量保证、管理和营销在内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活动、作业或运作(CIRP,1983)”。1998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将制造定义为“创造、开发、支持和提供产品与服务所要求的过程与组织实体”。2002年,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学会(APICS)将制造业定义为“包括设计、物料选择、规划、生产、质量保障、管理和对离散顾客与耐用消费品货物营销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和运作作业”。
        从世界范围看,所谓“世界工厂”和中国当前大多数的制造企业的“制造”是指狭义的制造,而制造企业中70%是私营中小制造企业,至今中国中资企业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由于世界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这样三重同时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危机使世界正在面临一场空前的经济地震,它是对倡导自由市场经济的新自由主义者及其主张的批判和否定(西班牙《起义报》2008.7.12)。本文讨论制造及其创新的目的在于,振兴中资制造业,为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继续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目标服务。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问题,制造与农业等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任何时代与社会都离不开其支持,因此狭义的制造是必不可少的,广义的制造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这一点可以从当今四大国家经济发展中制造业的作用获得证实。
        1.世界四大经济大国制造业的发展
        美国自19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通过引进欧洲的汽车与化工产业和创新汽车产品和产业后,在1930年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但是直到1940年才克服资本主义大萧条。美国的制造业通过创新获取产品的垄断地位,同时又在1945年制定了发展信息产业等高科技产业而继续垄断了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产品。到20世纪90年代,在发现信息产业即将过剩后又开始新一轮的科技开发与产品创新,力图保持高附加价值的高科技产品与重大军事装备方面的优势和垄断地位。但是,从2007年8月以来“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与近年能源和粮食涨价同时爆发,使美国经济开始下滑。
        日本在20世纪30-40年代初步完成工业化,70-80年代完成战后经济恢复与全面的工业化,开始以日美军事同盟为基础,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与军事小国,实施官僚领导下的标准化大量生产的经济理念,进行了包括丰田生产与管理的创新,执行了“工业自由贸易,保护农业,其60%产业对外封闭,以制造业为主导;处于半封闭状态,并不公平地对待亚洲各国”的产业政策。现在,日美同盟与标准化大量生产理念已过时而又未继续创新,使日本经济十年疲软,制造业的发展已经受到严重的威胁(《今日美国报》与日本《中央公论》2008)。
        德国在20世纪40年代完成国家工业化后,坚持质量重于成本的理念;实时利用IT革新产品,以保持较高的各种制造产品的价值。
        中国正在经历国家工业化的后期及其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是,2008年的冰冻与大地震等天灾和国际的限制与指责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军队和人民是强有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当前中国广大的中小型制造企业面临重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世界制造业是国家工业化的产物,而只有能够垄断的企业才可能利用国际经济的规则获得高额的利润。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制造业在世界经济大地震前都是软弱的,而产业的管理、商务、技术和产品创新才是真正的临界创新出路。
        2.中国制造企业面对的核心挑战
        尽管包括香港经济界在内的许许多多机构与媒体大量讨论中国制造的问题,出了各种各样的“主意”。但是,从本质上讲,众多的中国制造企业面对核心的真实挑战是“以技术和产品/服务创新支持的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转型”,而不是简单地提供支持台商、港商或者中资私有企业的资金。事实证明,与世界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初级的。为实施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转换,必须创造和继续提供以下前提条件:
        ——政府与社会环境应该提供支持公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制造企业发展的政策与宏观调控措施的支持,全面规划与设计进行产业与产品转型的方案与实施程序;
        ——将“只引进”、“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等恶性循环,改变为“引进—消化—改进—创新”的正确轨道,提升企业家自主创新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提供支持创新的资源与资金;
        ——按产业与产品转型的设计方案和实施程序推行,并执行创新性破坏或消灭型破坏;
        ——必须传授和实施多学科系统集成优化的临界创新理论、技术与方法,其中基础的学科包括:竞争情报、现代先进的系统创新理论与方法学、质量与σ管理、精益生产与管理、资本运作和企业文化等学科,应用多学科系统集成优化的临界系统管理进行综合与控制;
        ——承认这种转变必然消耗时间,是一个艰苦努力和连续发展的过程,不能以主观臆断设限或者替代。
        支持中资企业产业与产品转型方案的设计原则:
        ——从产业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发展和建立有优势的发展空间、相关行业和产品系列或平台;
        ——能够提供包括可获取竞争情报等系统临界创新技术与方法的生产力发展中心和相应的优惠政策与社会的环境;
        ——能够支持扩大内需和货物出口结合的政策支持与环境;
        ——设计可广泛开展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公私企业)发展的实施程序和培训、训练与考核,彻底改变落后的观念和消除错误知识理论的干扰,必要时实施“新结合”的创新;
        ——从全球市场需求和资源支持与企业的实际出发,制定长远发展的目标、战略与程序;
        ——充分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支持企业的创新与经营及其评价活动。

二、竞争情报的先导和推动

        根据企业商务前景、战略与活动获取竞争情报已经被世界各国长期的竞争实践证明其正确性。因为竞争情报CI(Competitive Intelligence)是企业一切业务活动的先导和推动力。所谓CI指的是,经深谋远虑开发,为法律行为提供依据和同增强竞争优势相关的竞争动力学过程。其本质是,战胜竞争对手与实现商务目标,企业必备的核心情报知识、技术和职能。其目的是为做到“知彼知己”和“天时地利人和”决策所必须的关键情报信息与数据,是孙子兵法在市场竞争中的应用。
        现代竞争情报技术中还包含反情报和保护商业机密两个重要方面,中资企业对此了解比较少。反情报是为消除泄露与窃取公司CI隐患,保卫关键商业机密、产品技术秘密的主动战略、策略和措施。没有反情报的支持,经常会出现重大的创新失误,例如20世纪50-60年代英国研发航母用的垂直起飞喷气式飞机的情报被苏联和美国获取后,苏联就应用自己的国宝TRIZ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创新”,而美国在研发的基础上发现这种飞机应用在航母上存在不可靠性,就开展新方向的研发,但为了迷惑苏联,故意发出反情报,使其深信不疑,而十年后才发现垂直起飞的问题。可是,中国林彪集团不顾我国技术创新力低和缺乏研发客观条件的事实,更不顾这种创新方向与项目是否正确合理,在1969年下令研发垂直起飞的飞机,在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3年时间后一事无成,耽误了当时最先进的歼8飞机的研发和生产(徐秉君,2008)。
        商业机密指的是受法律保护的商业秘密,其涵义广泛而涉及面大。它包括知识产权、秘密配方、技术创新、工艺、装备、金融与财会及经营管理和供应链等关键资讯。充分认识竞争情报、反情报和保护商业机密对市场竞争优势、决策和企业正常运作的重要作用,尽快引进和应用竞争情报技术方法与职能是中资企业提升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基础,不可轻视。因为,能否补上和利用这一职能,是决定中资企业今后能否提升创新力、实现产业和产品结构转型的关键。同时,竞争情报的焦点在于:引进专业人员与合理合法地开展竞争情报工作、进行PEST与SWOT分析、即时反馈判断创新项目与CI实施目标与策略的正确性、巧妙利用反情报等在内的中国谋略。
        竞争情报具有以下的意义和作用:
        ——可以实现CI驱动商务过程与连续提升公司的业绩和竞争优势;
        ——即时发现企业竞争中的差距,建立忧患意识,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关注企业发展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准;
        ——利用CI、反情报和商业机密保护,可以即时发出遇到的危机、灾害与重大战略转变的预警,支持公司各级决策;
        ——即时消除泄密的漏洞,树立人人保卫公司机密的风气,增强公司的竞争能力;
        ——即时利用信息技术或其他高新技术进行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或者改进;
        ——为开展中资企业现代知识管理创造条件。

三、必须学习与应用现代创新理论和方法

        诚然,近60年来,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与生产制造实力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并使中国制造享誉全球。但是,这种中国制造是“牺牲最大,贡献最多,收益最少”的,且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仍然相当大。由于学术界与舆论界某些人的错误引导,这种差距首先表现在:企业管理与员工创新理念的混乱、缺乏先进的创新理论与方法学指导与支持、缺乏长期投入的概念而急于求成,使产业与产品转型困难重重或者流产。因此应该提倡临界创新。
        临界创新(Critical Innovation)的理念应该与创意(Creating)、发明(Invention)、创造(Creation)和传统创新(Innovation)相区别。创意是一种想法,只有从大量创意中才能淘汰出可能创新的理念与项目。发明与创造是创新可利用的知识产权。传统的创新是保护投资者利益而不顾消费者和社会的片面创新实践。临界创新是利用创新解决临界性问题的创新过程。因此,中资企业应该追求的是临界创新,需要的努力是从实践出发,开展管理、技术、产品、过程(流程)与运作的适时改进和创新。所以,当前中资企业高层开展成功创新的重点有:
        ——必须以顾客的需求、市场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为目的,分析和管理驱动所有的商务与研发活动;
        ——必须学习与应用CI、反情报和商业机密保护职能,确定和确认创新方向、公司的目标、战略与创新的项目,学习与应用临界管理、临界理论创新和提升管理水平;
        ——从创新管理入手,开展自主技术与产品、服务的开发和临界创新,投资必要的科研开发项目,在商务、工程、制造、经营和获取长时间市场成果的过程中实现临界创新;
        ——建立实时监视—反馈—评价—改进与创新的机制,确立TSS的总目的和TCS工作目标;
        ——在技术或产品引进的基础上连续进行消化—本土化(全球化)—增加中国元素的改进—创新,临界创新的核心是产品与技术、管理、制造、经营与规避风险,利用临界创新不断改进和创造附加价值与公司的收益;
        ——不断利用全球竞争情报准确把握行业、科学技术与产品服务的发展和创新方向;
        ——临界创新不以“自主设计”为标志,因为许多认真的发明或“自主设计”可能是不成功的创新,应该深入研究各行各业与不同公司创新的目标、战略和实施程序;
        ——创新必须有包括大学教育、国家(公司)研发、政策与社会环境和人才的支持与保证。
        临界创新的第二方面是引进当前世界最先进的创新理论与技术,如:头脑风暴法(BS)、问题求解方法(PST)、发明问题求解理论(TRIZ)、广义公理设计理论(ADT)、质量功能配置(QFD)和创新管理等。但是,必须在学习与掌握的基础上,按照临界管理将它们组成多学科交叉、系统集成优化的临界创新理论与方法学。换言之,只能在学习培训和应用实践消化的基础上,将支持临界创新所必须的多个学科,按照对临界创新的贡献,开展系统化的集成有益和消除有害、不足或者配伍禁忌的功能,并实施系统优化求解,使之成为指导和支持临界创新的先进理论、技术与方法,并在不断的实践中连续再改进和再创新,千万不要生搬硬套或囫囵吞枣地学习与应用它们。      (未完待续)                              
        责编/海 滨  杰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