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特别报道

进一步推动体教结合

              进一步推动体教结合
                              ——访全国政协委员、女子速滑世界冠军叶乔波

        2009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我国著名女子速滑运动员、世界冠军叶乔波在北京二十一世纪饭店接受了记者采访。叶乔波就推进体教结合、体育产业化、足球普及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叶乔波退役之后先在清华大学攻读MBA,接着到中央党校读博士。她博士论文主攻的课题是《退役运动员生存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当选政协委员以来,叶乔波先后提交了十余份提案。过去三年,她一直呼吁建立退役运动员保障机制,其中《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提案已经落到实处。今年的两会,叶乔波递交了《关于进一步推动“体教结合”进程的提案》。她希望通过体教结合,能不断涌现优秀运动员,将运动员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人才。

叶乔波委员



推动体教结合的进程
        记者:您好,请您谈一下您在这次两会上的提案。
        叶乔波:我这次写了两个提案,一个是关于进一步推动体育与教育结合的进程的提案,另一个是关于建立西部彩票开发的提案。
        四年前我感同身受,就开始着手调研,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体制,并且因此获得了国家体育总局的科技奖项。我从9岁开始滑冰,总共拿了23项世界冠军,我觉得我是最大的受益者。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所有的运行都已经步入市场经济环境了。在这样一个机制下,运动员在他就业期间,还是在计划经济这样一个条件下生存。但是从他告别运动队的那一天起,他又被迫进入市场环境下生存。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特别大的冲突和矛盾。我根据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产生了去调研的想法。所以我用了大概一年多的时间研究西方的体育体制,又花了两年多时间进行国内调研。
        调研发现,冠军退役后的生存状况区域性差别很大。比如说沿海地区退役的经费,可能多到15万元,到西北就只有280元。到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广东、上海、江苏、山东这样的地区进行调研,我发现退役运动员的安置比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好得多。我们东北三省尤其是辽宁省,是金牌工厂、冠军的摇篮。他们那里沉淀了大批的世界冠军,有的十年都安排不了工作,还处于安置状态。再到西北就更惨,可以说是窘境,让我挺震撼的。运动员把他最宝贵的青春时间献给了体育,从小就缺失文化,专业的运动员几乎都百分之百的有不同程度的伤残。进入社会以后又面临诸多的困难,比如没有房子,要去读书,要去找工作,还要去治疗。这一切的问题全部在一刻,就是他离开运动队大门的这一刻发生。所以我觉得我应该把我的博士论文创新的观点落到怎样让退役运动员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得到解决。
        这个提案大概10万字。提案提交给有关部门,六部委开会研究、讨论,采纳了提案中的一个观点,就是在体育彩票公积金里面提取一定比例,纳入到中央财政支出范畴。这样做,在第一年就得到了3千多万元。从此以后,所有的退役运动员在退役到寻找工作这段过渡期间,起码有生活保障,包括在学习和培训方面。
        我调研的这些部门覆盖面也很广,包括民政部、税务局,还有人力资源、劳动保障、卫生部、教育部等很多相关的部门。我觉得还是要从根本入手,怎么让运动员在从事专业训练同时,也能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和学习。这必须有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两大系统通力合作才能实现。所以这个提案主要是针对这方面,使他们在跟一技之长告别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做支撑,不成为社会的负担,还能够继续发挥特长,继续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推动体育产业化
        记者:在这一次的提案里边,您说到西部体育彩票。请问建立西部体育彩票有什么意义?
        叶乔波:我们去年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中央财政资金很有限。如果只靠中央财政资金,而不是利用经济杠杆来拉动西部经济,我觉得是挺难的一件事情。那么大的面积,那么落后的地区。所以我就想,能不能借助体育彩票、社会福利彩票还有一些小的彩票创立一个西部开发的彩票,主要的收益全部用于西部的铁路、公路、机场等重要的交通设施建设、西部的儿童教育和西部学校的建设。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自强、自立。要靠财政的钱来堆的话太难了,所以我写了这个提案。
        记者:体育产业化方面您也有一定的了解,当初创建乔波滑雪馆是出于什么考虑?
        叶乔波:我觉得一个国家的体育跟经济是密不可分的。当年当运动员的时候,我们都是扛着被褥、沉重的冰刀、磨冰刀架、油石,把全部东西背起来,背着比我还大两倍的那个包,到野外去训练,住在剧场,大通铺,或者是上下铺,非常艰苦。那时国内还没有室内训练场地,也没有那些新式的武器和服装。所以我在国外看到的情景跟我自身的这种经历差别比较大。看到那些欧美的小孩,2岁就可以去滑冰、滑雪。小到2岁的孩子,大到70多岁的老人,都可以滑雪。这就是一种文化。我就想我们的经济条件现在这么好,能不能也给这些青少年朋友、老百姓提供这样一个场所。这就是我最早的一个想法,只是一个想法。
        我跟导师说,导师说你要有这种想法你就去写它,因为你爱这个项目,你有很好的经历。最早我的硕士论文选的就是这个题材。但是我也是因为在近水楼台,在清华读完书以后,有机会跟一些企业家交流,建立滑雪馆的梦想才得以实现。
        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像刘雨加这些小孩也在我们这里训练过,他们从开始拿起滑板到获得世界冠军用了短短不到5年的时间,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我那时候练了16年才拿了第一块金牌。而且现在条件也越来越好了,能够一年四季在冰雪世界里头去娱乐、休闲,我觉得是一件挺好的事情。

足球普及程度太差
        记者:您对足球职业化有什么看法?
        叶乔波:谈起足球,我想全国的专家比我懂得多得多,我对足球不是很了解。我觉得咱们普及程度太差,比如我们在册的足球运动员,把体校的那些小孩都算上,还不到5千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只有寥寥无几的运动基础,怎么可能谈得上选拔优秀人才呢。在巴西,大概有几十万人都在踢足球。这跟我们的冬季项目冰球完全相似,最早我们有16支冰球队,现在只有1支队伍,没有对手怎么办?再一分为二,硬是分出两个队抗衡,这样怎么跟亚洲国家、欧美国家抗衡?加拿大有5千支冰球队,但他们的人口大概只有2千多万。所以我想足球要想抓起来,要从教育部入手,必须从小学校抓起,甭管男孩、女孩,从一年级开始,至少每一个学期得有几堂足球课。这样,老师就会在这些孩子当中发现一些人才,有悟性的孩子,让他专门到体育班训练。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够重视孩子的体育运动。
        尽管我们那个年代有一点吃不饱、穿不暖,但是我们至少有快乐的童年。现在的小孩,周末的时间,上、下午全部都给用上了,晚上学到很晚。我们国家发展速度这么快,这些孩子即便是他的意识、文化程度、知识水平能够承担国家重任,但是身体可能不行。所以我觉得应该从教育部开始抓起,不光是足球,所有其他的竞技体育项目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选拔优秀人才。

明年冬奥会中国队夺金点
        记者:明年是温哥华冬奥会,您是中国速滑的第一人,您能就明年中国队的夺金点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叶乔波:首先,我们这次在大学生冬运会上大获全胜,金牌数比上届翻了两番。这个进步是非常大的。尽管有些国家可能没有派最强的阵容,但是至少跟我们自己比是一个非常大的飞跃。第二个特点,可以说从滑冰到滑雪,实现了全面开花的局面。为什么这么说呢?过去“雪”实际上有点“瘸腿”,在我那个年代,“冰”比较强,“雪”比较弱。现在“冰”和“雪”都比较强,尤其在“雪”上,自由式滑雪,老将实力不减,小将紧随其后。而且他们从心理上、技术上、战术上、体能上等所有这些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另外,新兴的单板比赛在上一届冬奥会才正式纳入奥运会项目,这个也是夺金的亮点,我们上了一批青少年队员。
        中国女队跟韩国队确实实力相当,而且在接力项目上我们更有经验。但是因为基于短道速滑的偶然性和机遇性比较强的特点,所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把困难、意外想得多一点。而且运动员本身在训练过程中,就应该强化这方面的训练。比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前夕,我们体操队就搞过这样一个测试,这些运动员在大赛上,那么多观众鼓掌、呐喊都没事,但是让自己家人坐到这个场地上去看他们比赛、训练的时候,成绩就霹雳啪啦地往下掉。所以一定要全方位、多层次地考虑这些问题,想得周到一些。
        花样滑冰,我认为把握性还是蛮大的。因为像姚滨主打的这支队伍,从一开始只有三对,而且这三对运动员全部进入世界的前六名。他带的这批小孩,现在都已经成年了。现在像佟健、庞清,年龄也不小了,在世界上也都是难得的人才。还有张丹、张昊,年轻的选手实力也很强,但愿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再跟欧美抗衡,把握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