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创新方法

漫漫企业创新路孜孜以求马前卒

 

 

北京亿维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国明


        创新方法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而研究、推广创新方法则是基础之基础。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创新方法研究、推广现状,引导全民普及应用创新方法,近日,本刊对中国最早进行创新方法研究、技术开发、培训与咨询的北京亿维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国明先生进行了专访。
        记   者:张总,您好!今天的话题从创新方法开始。我们知道创新方法工作已经成为我们国家自主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请您先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创新方法和自主创新的关系?
        张国明:“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必然的联系。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成一件事,就要严格按照客观规律来做,就要讲究方法。创新的核心部分就是要把创新的理论体系、思维、方法、工具—统称为创新方法—都要掌握好,从源头打好基础。因此我认为,创新方法是构成自主创新的一个桥头堡,是其必须经历的第一步,一个先期的工作。
        记   者:亿维讯是中国最早进行创新方法研究、技术开发、培训与咨询的企业,请您谈谈在当时自主创新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中国企业高度重视的情况下,是如何选择进入这一领域的?
        张国明:进入创新方法研究、推广领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从个人角度说,我是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介入到与信息化相关的行业,经历了中国从注重硬件到注重软件,包括第一批“甩图板”工程、“二维画图”等,基本见证了中国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尤其是面向研发的软件从无到有、从一般认识到高度认识、从部分使用到普及使用的过程。早期的时候,这些技术大都停留在科研层面,企业也只有航空航天、核工业、兵器等企业才有使用;到90年代后期,在经过“上三维”、“上规模”、“协同设计”、“集成制造”等一系列信息化浪潮之后,国内大中型企业在研发、生产中广泛普及了CAD、CAE、CAM以及PDM、ERP等面向制造行业的技术,有效地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我在介入到这个行业十几年时间里,逐渐认识到大部分技术都没有解决产品全生命周期源头的问题。举一个例子,我们要盖一个写字楼,就会按照写字楼的设计去运用相关方法、工具构建这个写字楼。楼盖起来后如果想变成酒店,这个难度就大了。因此,对于企业而言,选择合适的企业和产品发展方向,源头概念输入就显得异常重要。考查CAX系统可以看到:CAD解决了几何设计概念的表达;CAE解决了力学分析概念的表达;CAM解决了加工概念的表达……总体上来说,设计者必须先有概念,才可以在CAX诸系统中开展工作。显然,CAX只是解决了概念表达的问题,无法解决设计概念生成的问题。这是我的第一个思考。
        另外,与欧美国家相比,我们国家对于自主创新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改革开放前,闭关锁国下的自力更生阶段;80年代末期到本世纪初,开放格局下的市场换技术阶段;如今,全面开放格局下的技术创新阶段,信息化和工业化得到相互融合。事实上,在市场换技术阶段,单纯依靠仿制和引进,我们有可能实现“制造大国”,但是肯定不能成为“创造大国”。那么如何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超越,这成为我们上世纪末期开始考虑的问题。经过两年多与美国、白俄罗斯等方面的联系接触,发现了创新方法这样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能够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这是我的第二个思考。
        我们在研究创新的过程中,发现取得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来自差异化,这个差异化来自对行业、技术本身的了解,给客户提供别人所无法提供的,或难以提供的技术或服务。早期有很多CAD、CAE的研发,都不是很成功,因为他们都是跟在国外技术后面,亦步亦趋。而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则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超越,我们选择创新作为使命是看到了这个我们国家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认定这个领域,领先一步,坚定信念,不断地去努力。 
        记   者:您认为企业发展自主创新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张国明:党的十六大时提出企业是创新主体,这是个非常英明的论断。过去我们很多技术和方法都是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成果,为研究而研究,大量的科研成果没法转换成市场产品,因为相对于科研院所,企业技术力量显然不足。提出企业是创新主体就将思路基本上改变了,事实上只有企业才能最早感知市场的冷暖。因此,作为企业而言,一是需要增强科技创新人才方面的补充;二是对创新方法的正确理解,创新不仅仅是企业家的灵光一现,而是一个完整的流程控制下的端到端的过程,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来支撑。三是要形成一个完善的创新大环境和氛围。能够具备这些方面的话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才能得到实现。
        记   者:您对当前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状况的认识是怎样的?
        张国明:在2007年上海的一项调查中显示:被调查企业中,已开展技术创新的企业占总数的45.8%。其中国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中,各有五成以上已经开展技术创新,而股份合作企业、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只有20%左右。自主创新的困难,75.5%的企业认为“缺乏研究人员、研发能力不强”是主要困难,超过半数的企业把“对市场的前景把握不准”列为主要困难。比较欧美来说,我们确实有差距,行业、地域发展不均衡。在重点行业创新还有些基础,但是在珠三角一些中小型企业中,在市场换技术的格局下,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结构使企业无暇考虑和发展技术创新。
        记   者:我国国家级创新方法研究会刚刚成立不久,作为研究会的副理事长,站在创新方法专家的角度,请您介绍一下我国创新方法工作的现状和未来的任务?
        张国明:首先,在决定做这项工作之初以及现在,我们都与欧美、俄罗斯等国家大量专家保持接触,他们在推广创新时,是以创新方法TRIZ理论为核心的。前苏联是TRIZ理论的鼻祖,后来逐渐进入其他发达国家。经过多年探索,大家有一个共识,先进的技术要真正成为科技发展的动力,全社会的创新氛围非常重要。当我国提倡“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四部委联合落实国务院相关批示,成立国家级的创新方法研究会的时候,国外一些创新界的朋友非常羡慕,同时也非常高兴。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建立这样一种自上而下的氛围,才有可能真正建设对全社会有意义的创新体系,才能使之内化为企业本身的一个意识行为。中国虽然起步稍晚于发达国家,但是科技发展的劲头是前所未有的,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为营造良好氛围,科技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与地方联动,积极开展创新方法相关工作。经过积极沟通协调,科技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中国科协等有关部门共同推动,进行科学方法系列研究,开展“10000个科技难题”征集活动,同时按照“试点先行,各省自愿”原则确立技术创新方法试点省份等,形成了一种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很好氛围。但这也是一个系统的、长远性的工程,应该一步一步落到实处。首先,我们从素质教育入手,例如在高校开设专门的创新方法课程等;同时对科研人员进行创新方法的培训和应用推广,形成一个全民使用创新方法的氛围。二是国家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体系,建立一个制度。三是要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鼓励创新。这是一系列综合性工作。  
        记   者:刚才您是从专家角度来分析,那么您作为企业领导者,接触过很多有创新需求的企业领导者,您认为企业应该怎样开展创新方法工作,才能让创新方法真正发挥效益?
        张国明:作为企业,一是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建立一套创新体系,三就是要勇于实践。
        记   者:我们了解到,计算机辅助创新(CAI)技术是创新方法应用的一种手段。我们也发现,CAI技术经常与TRIZ理论同时出现,能否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CAI技术,以及两者的关系?
        张国明:CAI,即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初,首现于前苏联。苏联解体后,该技术伴随着前苏联大批科技人员流入欧美,进入中国则伴随着2002年亿维讯公司的成立开始。早期的CAI仅仅是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的应用进行了电子化,即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多工程领域中解决相似技术问题的方法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简单结合。其开发和应用的核心均为TRIZ理论,因此这些工具应用效果的好坏更多取决于使用者对TRIZ理论的掌握程度。对TRIZ理论理解越深,CAI工具使用效果就越好。这样,CAI就成为了TRIZ专家的工具,而非普遍的“计算机辅助创新工具”。
        经过多年的发展,计算机辅助创新CAI技术已经成为新产品开发中的一项关键基础技术。CAI经过在欧美国家的迅速发展,进入中国后,通过广泛的研究,亿维讯创造性地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研究、本体论(Ontology)、多工程领域的创新技法、现代设计方法学、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相结合,开发出新一代的CAI技术工具—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平台Pro/Innovator。这个平台易学好用,可以让一般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充分享受创新的成就感。
        记   者:我们知道亿维讯是全球CAI技术的领先者,你们的优势在哪里?    
        张国明:我们的优势就是把专家使用的技术变成普通人使用,把专家语言变成普通人运用的语言。我们有很多专利技术,是第一个将TIRZ理论与本体论相结合,实现无缝连接,将原理变成了活生生的可运用的信息化技术的企业。“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希望达到这样一个效果。
        事实上,我们在国家推广创新方法方面充当了一个“马前卒”的角色。我们在全国各地开展培训,包括江苏、四川、黑龙江、陕西、新疆、上海、广东等,配合各地科技厅局开展创新方法推广。另外,响应科技部的号召,我们也一直在做创新方法向企业导入的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的技术创新问题,最终帮助企业建立适应自身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航空、铁道、通信等领域我们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记   者:随着国内几大部委的提倡,创新方法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对此,亿维讯和您对未来的创新方法有哪些新的想法和举措?
        张国明:我比较自豪的是能够在国家推行自主创新、创新方法的过程中做了一个“马前卒”的工作,作为企业,我们愿意继续配合国家来做事。我们将根据企业实实在在的需要,将创新方法向企业技术应用深入,帮助企业逐渐形成成熟的应用体系。另外,在为高端研发提供技术支持的过程中,我们还在探索和研究把创新方法理论与其他先进的理论体系相结合,推出领先世界的中国定义的研发信息化技术—本集团公司正在研究的“精益研发TM”,正是具有这一意义的一项工作。
        记   者:对于创新方法,你们有很好的愿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么它在推广运用中有什么难度吗?
        张国明:难度肯定是有的。首先是大量的人财物的投入,但最主要的还是如何使最先进的理念快速地被接受并运用于实践。我想现在有国家的提倡、推广,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
        记   者:通过与张总的交流,我们对创新方法的推广、运用充满期待,也更有信心。非常感谢张总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