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大事件

大事件

日前,在西班牙Malaga大学举行的Eurokarst2022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袁道先荣获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岩溶委员会50年终身成就奖,成为全球3位获得这一顶级殊荣的科学家之一。

作为我国第一位岩溶地质领域的院士,袁道先表示,我国是全球少有的“天然岩溶档案馆”。坐拥这么大一个宝库,我们应当对世界岩溶学作出更大贡献。1980年,袁道先赴南斯拉夫考察,这成为中国岩溶研究走向世界的起点。1990年,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地质、气候、水文与岩溶形成”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经多国专家同行严格评审获立项,他被选举为国际工作组主席。在袁道先的提议下,2008年,国际岩溶研究中心落户桂林,这是我国第一个由联合国授权设立的地学研究中心。


6月23日,2022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中国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院长胡海岚凭借在社会和情绪神经科学方面的重大发现,成为今年该奖项亚太地区获奖人。胡海岚是第七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此前六位获奖人均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胡海岚致力于研究社会行为和情绪的神经编码和调控机制,特别是在抑郁症的基础及转化研究中取得了创造性、系统性的成果:她和她的团队发现了社会竞争中“胜利者效应”的脑机制;从分子、细胞和系统等多层面对抑郁症这一重大疾病的成因提出了新的阐释,为研发更好、更安全的抗抑郁药物提供了新思路。


6月21日,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教授丁胜及其团队首次发现了全能干细胞的体外定向诱导及其稳定培养的药物组合,这个突破性发现6月2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该研究有望开启全新的生命创造研究领域。

丁胜研究团队介绍,他们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药物组合,能够特异地诱导出一类具备转变为完整有机体潜能的全能干细胞。这一创新的替代路径——从更成熟的细胞,而不是利用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获取生命最早的起始细胞,具有广泛的意义。


7月6日,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公布了新入选的67位成员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北大学校长康乐当选2022年EMBO外籍成员(院士),是此次入选名单中唯一一位中国科学家。康乐长期从事生态基因组学研究,系统研究了动物适应性和表型可塑性;近年来,他在发现飞蝗群聚信息素、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以及生物防治技术等方面做出创新性成果,揭示了蝗虫成灾的机制,为粮食安全做出贡献;在Nature, Science等期刊发表文章260余篇,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


6月22日,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大会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CVPR)公布了最佳学生论文等奖项,陈涵晟作为论文第一作者,荣获最佳学生论文奖,这是二十多年来首次有中国高校学生获此殊荣。

陈涵晟是同济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阿里达摩院研究型实习生。该论文是陈涵晟在阿里达摩院实习期间的成果,融合了传统几何推理和深度学习,提出了计算3D物体位姿的新方法,能从单张图片计算出3D物体在真实世界里的位置和朝向,有望成为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技术发展的理论动力。


近日,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王泽霖将个人的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30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学校,用于支持学校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工作。此前,王泽霖曾将毕生科研成果转化费8208万元捐给学校,用来建设高水平的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P3实验室)。他把重大禽病防控研究作为毕生的事业,在国内率先开展禽用高效浓缩多联疫苗的研制,筛选和培育了一系列适用于禽用联苗研发的优良毒株,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养禽业的疫苗免疫效力低下的难题,所创制的12个新兽药产品在国内16家著名生物制品企业规模化生产,成果转化率100%。


7月15日,第63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落下帷幕,中国队6名选手均以满分成绩勇夺金牌,成为本届比赛中唯一获得全金的代表队,并以领先第二名44分的绝对优势,获团体总分第一名,赢得中国参赛史上最佳成绩。中国队也成为该项赛事有史以来第二支以全部满分摘金的参赛队伍。

中国队成员包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廖昱博、上海中学张贻然和江城、华中师大一附中张志成、长沙雅礼中学刘家瑜、重庆巴蜀中学瞿霄宇,领队是北京大学教授肖梁。比赛连续两天,参赛选手每天要在四个半小时内解答三道大题,对参赛选手智力、体力和意志力的挑战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