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人物

四十载,只为育出大豆优良品种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全文正式发布。“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在生物育种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并把生物育种列为强化国家战略力量重点发展的八大前沿领域之一。

种子之争,已然成为了我国的另一场“芯片”战争,其中,当属大豆育种最为迫切。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8月,中国大豆进口量为6709.9万吨,比上年同期的6473.9万吨提高了3.6%,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内部大豆资源供不应求的现状。

在黑龙江省的绥化市北方大豆科研所,有这样一位执着的七旬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的行走在田野乡间,与大豆为伴,他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育种研发培训,却能在实践中不断的获取知识与经验,凭借惊人的意志力,穷其一生,只为寻求最优质的大豆品种,他就是绥化市北方大豆科研所所长曹巨金。


安家落户,接续大豆育种之业


走进绥化市北方大豆科研所的陈列室,目光所及之处,皆摆满了大豆植株样本,数不胜数。旁人眼花缭乱,可是,曹巨金分得清,每走到一株样本前,他便将此样本的名称与特点娓娓道来,好像这里陈列的不是一株株大豆样本,而是他精心呵护的孩子。每每提及这些豆子,曹巨金总是满心欢喜。他说:“这一路走来,帮助过我的人有许多,但我最感激的还是绥化市政府,让我与我的大豆能在这里安营扎寨。现在我可以一心一意地搞科研,不再有后顾之忧。”

2018年初,绥化市市长张子林听闻曹巨金培育出的大豆能达到亩产500斤以上,立刻找到了他。在亲眼目睹了一株株结满豆荚的豆秆后,张子林立刻决定,把引进大豆科研所作为振兴绥化大豆产业的重要一环。同年10月,在张子林的主持下,“绥化市北方大豆科研所”成立。作为扎根一线的优秀育种专家,曹巨金来到绥化市,在绥化市政府的帮助下,他拥有了10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其中,包括一个大豆生理化(种质改良)实验室,两个大豆品种展厅。此外,绥化市政府还为曹巨金提供了25公顷的繁育实验基地,并在绥化市十个县市区建立了示范区。

2019年,绥化市北方大豆科研所在25公顷的基地上种下了7291个杂交实验品种,曹巨金毫无保留地将40余年的研究成果和心血挥洒在绥化这片土地上。

在绿色革命的推动下,单子叶作物产量实现了质的飞跃,而大豆即使在非常好的栽培条件下,也仅仅能达到每亩400多斤。现如今,曹巨金的实验基地里亩产超过500斤、700斤乃至900斤的品种数不胜数。绥化市农业农村局副处级调研员高金宝表示:“2018年,绥化市的大豆平均产量还在每亩245斤。而在曹巨金的示范区里,即使是肇东市、兰西县、青岗镇等盐碱地示范田,亩产都达到了400至500斤,其育种新成果远超乎想象。”

2020年,绥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宝山镇战胜村种植大户高家庆种植优质高产大豆示范田87公顷,经绥化市农业农村局、绥化市种子管理处、绥化市农业推广中心3家联合现场实收实测,测得平均亩产546斤,高于当地种植品种100斤以上;在黑龙江农垦建设农场开展大规模示范3300公顷,亩产达到438斤,高于当地种植品种100斤以上;在五常市开展小面积试验,经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专家组实收,平均亩产达到了1016斤(当地大豆平均亩产为500斤),创造了历史新高。

2021年,绥化市北方大豆科研所开展优质高产大豆种植面积达到万亩以上,目前示范田大豆长势良好,产量有望再创新高。


单枪匹马北上,探索大豆育种


一位貌不惊人的农民,究竟是怎样种出麦穗般的大豆,实现优质高产大豆的培育呢?

成功的背后,是他辛勤的付出。

曹巨金只读完初中就参加工作。20岁出头,他就在供销社负责收购农产品的工作,渐渐地,他发现乡亲们种出来的豆子很难出口,总是因品质不达标而被拒。看着被拒之门外的豆子,曹巨金心中五味杂陈,为什么我们的大豆不能走出国门?

于是,他常常关注大豆的育种情况,还从外地引进了一批优质的种子给乡亲们试种,种出的豆子不仅达到标准,还畅销至日、韩等国。由此,他深刻地认识到种子资源对于发展农业种植业的重要性。

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出现波动,曹巨金想要培育出优质大豆品种的思虑也越来越强烈。深思熟虑之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带着20万元的全部家当北上。旁人都将他看作是“疯子”,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要做的事情有多么重要。

第一站,曹巨金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因为地广人稀,地租便宜,他一口气租下了50亩地做试验田。然而,天灾无情,眼看着豆苗一天天成长起来,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摧毁了一切,曹巨金大半年的心血也随之付诸东流。本钱赔光了,他只能去找散地,东种一块,西种一块,甚至无处可住,无饭可吃,可是他依旧没有放下大豆育种事业。

说起那段往事,曹巨金却总是云淡风轻:“只要有朋友帮忙找到租金便宜的散地,我就过去,一般都是两三亩,自己种。交通基本上靠走和借来的自行车,晚上借住朋友家,有时在老乡家将就,吃的也是百家饭。”就这样,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乌兰察布、绥化、齐齐哈尔、哈尔滨……曹巨金的育种足迹几乎遍及走遍了内蒙古、黑龙江等大豆主产区。

播种、施肥、授粉……一茬又一茬,育种是要坐在冷板凳上搞创新的研究工程,最难的就是坚持。几十年来,曹巨金每天凌晨4点钟左右就要下地,基本上全天都在地里待着,拿着一米多长的手杖边走边扒拉豆秧,察看植株生产状况,他甚至认得每一株的豆苗,记得住结出的豆荚。

曹巨金在研究大豆样本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漫长的育种岁月中,曹巨金常常孤身一人到野外寻求良种。有一次,在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四海淀水库的坝垄里,他发现了一株极为珍贵的野生大豆母本。

“一般情况下,一颗大豆产豆量也就几钱重,那棵野生大豆竟然打出了1两7钱的豆子,是普通大豆的10多倍。”曹巨金说。后来,他用这棵大豆杂交培育出的新品种,试种了0.1亩,产量竟达到110斤。按照这个比率,从理论上讲,一亩地的产量可能超过1100斤!如今他培育出的高产大豆新品种,基本都继承了这棵野生大豆的高产基因。

“国产大豆的亩产量不高,导致种植效果不好,这也是很多农民不愿种大豆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通过育种可以改变这一缺陷,提高大豆产量,调动农民们的积极性,可以有效提高国产大豆的自给率。”曹巨金向本刊记者道出了他研发高产大豆的初衷。

2019年,曹巨金培育的高产大豆品种“金臣2号”通过了黑龙江省种子管理部门的审定,这是他培育的数千种大豆品系中第一个通过审定的品种。

普通大豆单株一般结10至20个豆荚,“金臣2号”则能结130至150个豆荚,几乎是前者的10倍。一般而言,东北大豆的平均亩产只有240斤左右,经过黑龙江省种子管理部门对“金臣2号”进行测产实验,测得该品种亩产高达542斤。功夫不负有心人,至此,曹巨金的育种梦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培育多年的高产大豆品种终于可以大面积推广了。

大豆起源于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种植和食用历史,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可贵的蛋白质源。据统计,大豆通过食物链传递供应了人类70%左右的蛋白,并且,我国45%左右的食用油都是大豆油,由此可见,蛋白质和油脂含量是大豆实用品质的试金石。经测量,曹巨金培育的高产大豆,蛋白质和油脂含量最高分别达到45.2%和23.6%,也就是说,油脂含量与进口大豆不分上下,蛋白质含量较黑龙江省其他品种大豆40%的均值高出一大截。                                    

除了高产的“金臣2号”,曹巨金还培育出适合在盐碱地种植的“金臣168”。此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出苗至成熟生育大约123天,株高约85厘米,且盐碱地生长大豆蛋白质含量最高能达40%,脂肪含量可达21%,品质与正常土地所产大豆相当,为解决盐碱地大豆种植的难题做出重要贡献。                                                                

望着田里的大豆长势良好,曹巨金满怀信心,他告诉记者,下一步,他将带领绥化市北方大豆科研所,继续开发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并培育出适合各积温带种植的优质高产大豆品种;探索大豆新品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系统解决方案;继续扩大试验示范田的种植面积;继续加大大豆种植、田间管理新技术的推广,为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打好种业翻身仗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