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卷首 HOMEPAGE

科技的一场大考

 2020年高考因疫情姗姗来迟,回到了曾经的“黑色七月”。

人们怜爱地说这些孩子“生于非典、考于新冠”,其实在坎坷的背后,他们见证了历史,参与了历史,也正在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

对于个体来说,这是对人生的一场大考;对于科技而言,又何尝不是对最先进生产力的一次考验。

今年的高考,人脸识别验证身份、无线电测控车上街、无人机高空巡考,这些平时人们生活中的高科技,纷纷投入应用到高考中。

在辽宁,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进行考试疑似违规行为检测,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对所有考场的视频文件进行分析判断,检测出考生的疑似违规行为,各级考务工作人员再对系统检测出来的疑似违规行为进一步甄别判断,并依据相关规定做出处理。

江苏省在今年高考期间,除了继续使用金属探测仪进行检查,启动无线电监测车、便携式监测设备对考点周边无线电专项电磁环境进行严密监测外,江苏淮安等地区已使用无人机进行场外“巡逻”。

贵州省2020年高考网上评卷中部署应用国产化、自主创新、安全可靠的湘江鲲鹏服务器,这也成为鲲鹏服务器首次在全国高考中的应用实现。该服务器具备多样化计算、绿色计算等显著特点,能够满足高考评卷的高效、准确、科学等需求。

不管是人工智能、云计算还是无人机、生物识别,今年高考引入的先进智能技术与设备着实不少。而除此以外,包括各种智能机器人、智能监控设备也都是高考考场的安保常客。在借助高科技作弊的情况下,利用高科技反制无疑具有创新意义。

与其说每年高考都在创造历史“最严高考”的“最”记录,不如说是科技的更迭升级让高考越来越公平。 高考中所有高科技的运用,都是旨在保证高考的正常运转,减少作弊、替考、冒名顶替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保证高考的公平。

1984年,高考消息第一次荣登《北京晚报》头版头条。从这一年开始,北京的高中统一改为三年制,社会考生已经不再有实力与中学里的学弟们竞争了。

从这条新闻起,高考作文题的内容,每年都成为高考新闻中最热的一个话题。虽然每年作文题目和形式不断变化,但它们不仅侧重于学生的阅读面、理解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同时成为整个社会热点问题和价值取向的“风向标”。

今年,北京的高考作文题就瞅准了北斗卫星,要求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是对青少年科技情怀的一种考量,也是对他们科学思维的一次锤炼。

严肃的人生抉择路口,与同样严肃的科技力量相遇,不论是题内还是题外,都在昭示着科技时代的进步贯穿于国计民生的每个角落,科技的缜密成果和科技夹持下的社会价值取向,正在成功穿凿乃至打通两个文明场域的共融。人们企盼科技进步,人们更兴奋于科技的应用,这些或实质或理想的科技之力,正在我们活跃的社会生产活动中经历着考验,在考验中一步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