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品牌 Brands

六十年风雨历程 一甲子砥砺奋进——纪念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成立六十周年

2002年科技承包合同签字暨完工项目兑现会


1959年9月,大连造船厂科学技术协会召开成立大会,组建了当时大连造船厂科协第一届委员会,宣告大船科协正式成立,这是当时全国成立最早的企业科协之一。

六十年来,伴随着大船集团前进的脚步,大船集团科协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坚持以推动大船集团科技进步、促进集团科学发展为己任,团结引领广大科技人员,围绕集团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各种群众性科技活动,服务于大船集团改革和发展、服务于一线和基层,为大船集团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回顾六十年发展历程,大船集团科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初始阶段、科协创建

建国初期,一大批有志发展中国造船事业的青年知识分子,从南方来到北方,组建了大连香炉礁建厂委员会,成为中苏造船公司中方开展科技工作的骨干。1952年12月,中苏造船公司成立了大连市造船工程学会支会,创建了群众性科联,奠定了科协诞生的基础。

1958年9月18日至25日,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和全国科普协会联合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关于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决议。1959年4月,旅大市科学技术协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5月,中共旅大市委批转了市科协党组“关于旅大市科协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向市委的报告”。文件中要求“各县、市、区、人民公社、厂矿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积极建立、发展和巩固、提高科协组织”。在这种形势下,1959年9月28日,科协召开成立大会,组建了大连造船厂第一届科协委员会,发动全厂工程技术人员鼓足干劲,敢想、敢说、敢干,广泛深入地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群众运动,为实现工厂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服务。

1963年春,中国科协提出了加强厂矿科协工作的意见。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1963年8月17日,组建了大连造船厂第二届科协委员会,成立了造船、轮机、船电等八个专业学组,并发出“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活动”的号召,组织广大科技人员贯彻党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树立为生产服务的观点,努力向科学技术进军,活跃了学术氛围,繁荣了科技,促进了生产。

1966年至1979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大连造船厂科协被迫停止了活动。

 

二、恢复阶段、奠定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迎来了科协发展的春天。党中央在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情况下,批准了科协和学会恢复活动。1977年9月,大连市科协恢复活动后,相继有四十多个市级学术团体也恢复了活动。

先后召开了二届科协全员大会,并选举了二届科协委员,组织建设方面,组建了组织宣传、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继续工程教育、科技咨询、财务管理、青年知识分子工作等7个工作委员会和老年科技人员活动中心,各分厂、公司、研究所、车间、科室相继成立了51个科协分会(小组),按学科组建了船体、轮机、船电等21个专业学组,这一科协工作管理网络体系基本上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大船集团科协组织构架的基础。

集团科协在党政领导和科技工作者之间,在科学技术和企业生产之间,在企业和社会之间科协架起了金桥,组织开展了决策咨询活动、学术活动,开创了“讲理想、比贡献”立项竞赛活动,积极搞好科普宣传、继续工程教育、技术咨询服务,并努力办好“科技人员之家”,做好为科技人员服务。这些工作后来构成大船科协重点品牌活动的基石,为大船科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照片,1984年大连造船厂科协四届会员代表大会



三、分建阶段、协同发展

1990年8月18日,召开老厂区、新厂区分建大会,宣告大连造船新厂诞生,同年12月3日,大连造船新厂正式挂牌,从1991年1月1日起,大连造船厂和大连造船新厂各自独立运转。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老两厂根据各自工厂实际,分别建立了科协组织。

1991年2月21日,大连造船新厂科协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新厂科协第一届委员会。同年9月27日,大连造船厂第三届科技大会暨第五届科协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第五届委员会。

自1990年两厂分建到2005年整合重组,新、老两厂科协在各自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围绕生产经营中心任务,积极开展讲比、学术、科普、建家等各项活动。十五年间,新、老两厂科协不但没有因为分建而削弱力量,反而相倚为强、携手共进、共同发展,两厂科协分别多次荣获全国、省、市“讲理想、比贡献”竞赛活动先进集体、科协工作先进集体,成为当时全国厂矿企业科协工作的典范。

在组织建设上,新、老两厂科协基本延续了原来的组织网络构架,科协独立建制,隶属企业党群系统。纵向上,企业各直属单位普遍建立了科协分会(小组);横向上,设立了组织、学术、科普、科技咨询服务等工作委员会,并按专业划分,跨部门设立了专业学组。新厂科协分别于1991年、1995年、2000年、2004年组织召开了造船新厂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和新船重工第一次科协会员代表大会,老厂科协分别于1991年、1995年组织召开了第五次和第六次科协会员代表大会,为科协顺利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这一时期,中国科协对基层科协组织进行了定位,提出“三主一家”,即基层科协要做学术交流主渠道、科普工作主力军、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主要代表,开展好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根据这一科协组织的定位,新、老两厂科协在组织开展活动上,紧紧围绕工厂的实际,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学术交流上注重将各自在建新产品作为学术研讨的重点,举办了12300dwt滚装船、VLCC等专船总结研讨会,并整理出版了《FPSO-3#船总结文集》、《12300dwt滚装船总结文集》等专船总结论文集。科普工作在老厂科协创新推出了科普车间,新厂科协开展的科普知识竞赛被中国科普协会授予组织奖。两厂科协积极做好为科技人员服务,举办了青知夏令营、科技人员疗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并积极反映科技人员在住房、体检等方面的需求,推出青知周转房,以满足科技人员的需求。经科协推荐,1997年11月,沈闻孙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中国造船企业中唯一的两院院士。与此同时,作为在全国厂矿企业里率先开展的“讲、比”活动这一时期得到了大力推广,开创出科技承包这一独具大船特色的“讲、比”活动新形式,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发展成为新、老两厂科协品牌活动。


第三阶段大连船厂讲比总结表彰大会


第三阶段照片,新、老两厂科协联合召开项目管理研讨会


四、开拓阶段、传承创新

2005年12月9日,按照中船重工集团公司部署,大连造船重工和大连新船重工,整合重组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连造船重工科协与大连新船重工科协重新整合,组成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科协。

2006年11月28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第一次科学技术暨科协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集团科协第一届委员会,此后又先后于召开两次科协会员代表大会。围绕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大船集团工作的重点,部署大船集团科协工作的方向,为全面开展好科协各项工作打下基础。

中国科协分别于2005年提出“三服务一加强”,2016年提出“四服务一加强”+“三型”建设,两次对企业科协组织进行重新定位。大船集团科协据此提出:为集团科技工作者服务、为集团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集团全体员工科学素质服务、为集团党政科学决策服务,全面推进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

这十五年来,大船集团科协成功推出大船集团学术成果奖,对原有“讲、比”活动进行了深化与升华;开创了学术沙龙等新型学术交流活动方式,极大地渲染了大船集团的学术氛围;举办了科协会员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大型系列活动,增强了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科协大力举荐下,这一时期集团共有88人次获得国家、省、市各级荣誉,有11人次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船舶设计大师”、“全国‘讲、比’活动科技标兵”等国家级荣誉;积极组织开展理念征集及宣传等创新文化建设活动,厚植大船集团创新文化建设土壤,并打造出大船集团科协新的品牌活动——创新工程师培训班;组织开展了传统工艺成果固化与传承、系泊航海典型案例征集与评审等活动,进一步拓宽了科协服务集团生产任务的渠道和平台;连续承办9届全国船舶行业企业科协创新联盟,连续6年承办中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船舶专题营活动,并获得中国科协颁发的“特别贡献奖”,大大提升了大船集团科协对外的影响力。

十五年来,集团科协先后共获得“全国‘讲、比’活动先进集体”、“辽宁省科协系统先进集体”等上级科协组织颁发的荣誉多达36次,大船集团科协成为新时期里企业科协工作的一面旗帜。现在大船集团科协的常务副主席,不仅能当选为全国科协代表大会代表、省科协常委,而且能够入选成为全国科协委员会委员。

回顾六十年的历程,我们看到大船集团科协每一次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集团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都离不开中国、省、市科协的亲切指导,更离不开集团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大船集团科协的六十年,记录的不仅仅是几代科协人的辛勤汗水与努力付出,更记录了太多太多大船科技人员艰苦奋进和开拓创新的足迹。

 

 第四阶段,举办集团创新方法大赛


第四阶段照片,科协会员日暨学术成果奖发布会


第四阶段照片,青知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