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创新工场 Work Shop

无为与绽放 红点国际设计大奖得主的设计创新、教育创新路

4项红点国际设计大奖得主、浙江传媒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教师、工业设计师叶风.jpg

叶风

ye feng

4项红点国际设计大奖得主、浙江传媒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教师、工业设计师叶风


 素有“设计界奥斯卡奖”之称的红点设计大奖,由德国设计协会创立,至今已有超过60年的历史,通过对产品设计、传达设计以及设计概念的竞赛,每年吸引来自超过60个国家的1万件以上作品投稿参赛,是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世界知名设计竞赛之一。

4项红点国际设计大奖得主、浙江传媒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教师、工业设计师叶风,2013年以“Messizon”荣获桂冠,获得红点至尊。此外,他曾7次荣获IDEA国际大奖,2013年以“Aiding Cup”获得IDEA银奖;2次获得中国设计智造大奖,2017年以“易舍”荣获创智奖;荣获包括2014太湖奖特等奖、2015镇海杯国际创新设计大赛银奖、台湾光宝创新奖、东莞杯国际工业设计大奖赛在内多项国内重要设计大赛奖项。

作为设计师,叶风致力于创新价值的设计实现,根植本土环境,潜心探索文化独特表达下的用户体验,将艺术、人文、商业、技术融入设计,用跨界的手法表达对于设计的理解以及设计的社会责任价值和意义。在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行为的基础上,他设计了一系列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特质的城市家具,并作为母校浙江大学纪念建校120周年校庆中的重要部分,被浙江大学永久收藏使用。他还曾为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浙江团省委、中国物理工程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浙江省妇联、中杭电子、开元集团、中捷公司在内的国内多家知名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包括工业设计、交互设计、包装设计、工艺品设计、建筑设计、展示设计等一列优秀的设计咨询和设计支持。

在“设计”这项事业中耕耘近10年,收获累累荣誉的同时,年轻的叶风也从最初的迷茫、憧憬到今日为了设计理想而执着、奋斗着。

在叶风看来,设计不仅是服务人类,更是一种创造话题的契机;是作为造物主的人类,在造物过程中自我救赎的机会,向灵魂慰藉的同时更是向自然致敬。他的设计理念甚或可以用两个字表达,那就是“共”“和”。

“‘共’,指共同体,设计语言可以是一种全球化的语言,用设计来感动世界,沟通彼此;‘和’,有容乃大,不仅是简单的一加一,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中庸,知性,柔。以环境为中心的设计,应该是所谓后现代主义的表现。当人类过度向自然索取之时,自然的‘因果律’也被淋漓尽致展现无余。”

获奖作品“易舍”.jpg

获奖作品“易舍”


思维敏锐如刃,语调却柔和而感性,叶风说:“我喜欢‘无为’的设计,让一切都看起来那么理所当然。对环境友好,让功能自然而然地顺势流露。不需要过分思虑,顺手、趁手就好;也不能忘记设计的初衷是感动,那种激荡心头的动心,和‘本应如此’的笃定。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与生俱来’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

他热爱自然,“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坚信天然至美。在和不同客户的接触和服务过程中,叶风对设计的认识和理解日趋成熟。他承认设计是一个“带着镣铐跳舞”的过程,要让最终的设计结果能够更加符合预期设计目的——包括成本可控性、加工可实现性、功能可用性、人机交互性、外观形式性以及商业性。与此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他依然没有忘记设计最本真的任务:让产品更好,让生活更舒适,让世界更加美、善。

“设计不是单纯地追求美,更应该追求对人精神上的慰藉和认同,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融入自然,顺势而为,不矫揉造作。我要做nice的设计,做一个better的设计师。”

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提升到中国经济转型和稳增长“双引擎”之一的高度,各级政府积极落实中央各项政策方针,最大限度激发了市场的活力,调动了社会创新创业的热情。高校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之一,在“双创”大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备受关注。

“设计本就自带‘创新’属性。作为教育者,让我们的学生充分了解到创业创新的魅力,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可以找到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另一途径,这些都是令人振奋的。”

无论是作为设计师还是教育者,叶风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设计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从设计角度出发,创新创业教育又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特质?

“现在很多团队经常在说:我们的项目很棒,就缺一个设计师。但很多设计专业的学生真正进入项目后会发现,自己只被要求做个PPT,P个图,做个海报,这很容易让他们陷入迷局。现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精细,光工业设计里就细分了交互设计、产品设计、服务设计、结构设计等方向。而且有些方向入行门槛看似很低,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读读教程也能上手,设计专业学生可能有时感觉自己好像什么都会,却又什么都做不了。这不是培养方案出了问题,也不是教学的问题,而是心态问题。”

叶风进一步阐释,在当下相对而言较浮躁的社会环境中,设计尽管是一门“边缘学科”,但要求全面的知识储备和学科构架。从人文角度而言,设计的全过程更是无处不蕴含着大量哲学思想。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应着重培养设计思维的能力。

叶风(前左)和学生们在一起.jpg

叶风(前左)和学生们在一起


“‘设计思维’可能已经是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词,培养的是对宏观全局把握的能力。而‘设计’一词,‘设’是设想,‘计’是计划,要求对一定目的从事设想、规划、计划、安排、布置、筹划。所以从根本上说,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如果没有设计思维,我们很难充分发挥设计的价值,完整地进行构想和解决问题,为人类一切有目的、有价值的创造活动赋能。但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我们必须笃实好学,有着不骄不躁的心态,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逐渐积累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参悟设计的意义。如此一来,当我们面临机遇的时候,方能以设计思维构建强大的格局,找到破发点,全面思考如何进行有意义的、全面的创新。以别具一格的视角为创新创业奠定扎实的成功基础,用设计思维整合多学科资源,真正做到为我所用,避免短板效应。”

作为高等学校设计专业教师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者,叶风以获奖作品“易舍”为例,分析了创新创业过程中艺术的重要性、作用及特点。

“‘易舍’这个项目在创新过程中,突破了基本的信息整合、学科融合,通过设计与艺术的角度,充分挖掘、创新了人、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将建筑解构,带入一种全新的维度进行渐进式的创新思考。”

这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建筑将作为流水线上的最终产品进行生产和组装。用柔性制造的方法生产预制模块,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更可以在48小时之内完成组装,成为一栋可以入住的屋舍。基于柔性制造理念,将产品流水线化,采用工厂预制件、统一运输、统一组装的方法,降低生产过程和建造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建造过程中,‘易舍’对建造选址要求低,不破坏当地土地,也不需要硬化土地,能够更加高效地解决城市土地碎片化的问题。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随时拆除、收纳,准备重复使用。

“即便在快速建造的基础上,依然能保证建筑本体的可靠性,采用A1级环保材料,可耐火60min,设计抵御烈度7级地震,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居住者本身的健康和安全。”

在形式上,“易舍”融合中国本土的设计文化元素,提取了人字形屋顶、斜坡屋顶、徽派建筑、传统四合院建筑、日本枯山水景观设计、中国园林设计的人文要素与设计要素,最终形成一组由不同高度建筑构成的半围合居住空间。

2017中国设计智造大奖获奖留影.jpg

2017中国设计智造大奖获奖留影


在设计过程中,通过融合当地的文化特色,设计希望重塑人、人造物、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用“易舍”的剪影勾勒独特的天际线,营造天地人和的场景。

“即使‘易舍’化身为救灾用的过渡房或保障性住房,我们也要通过设计,让处于困境的人找到家的温馨,重树生活的希望和信心。我们特地设计的半围合庭院空间,为的就是通过这样的半开放空间,在保证住户隐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培养更多交流机会,营造更好的人与人之间关系。同时,也初步规划了由多个这样的模块化空间构成的居住社区的行径路线,赋予更好的人文与环境之间关系。”

“易舍”模块化空间不仅在建造过程中体现了绿色环保,在使用过程中也能使用并将逐渐完善太阳能利用、雨水回收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来保持整体建筑低能耗、低排放的绿色运作。可折叠屋顶则不仅能根据需求调整观景角度和光照角度,也可以在不需要太多空间的时候把空间折叠,以节约能源,满足个性化需求。

“当然,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个亮点在于通过设计的方法和思想,体现人文关怀,让身处困境的人们自己动手搭建一个漂亮家,甚至通过“易舍”帮助当地促进教育、促进产业,这何尝不是承担了更大的社会责任呢?”

通过对“易舍”案例的解读,其实不难发现,在叶风的创新理念中,艺术或设计在整个创新过程中并不是着眼于某个孤立的点,而是基于整体项目的渐进式影响,以一种精神视角贯彻到创新全过程,以设计思维和艺术理论为基础,充分理解产品、人、环境之间的关系。只有完整把握创新和设计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才能够让设计和艺术真正作用于创新全过程,到细节部分再通过具体的美学方法、思想,让具象的创新为整体的创新提供更多“有温度”的细节。

“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起点高、起步早、层次高,身在杭州的各高校学生还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杭州所处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浙江省也是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杭州市号称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浙江省和杭州市历来有‘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社会氛围。浙江的各所高校因势利导,与学生、社会、政府等一道营造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崇尚合作’的创业文化。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不仅有来自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场地赞助,也有来自各个大型科技园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支撑。更重要的是,依托前辈学长在自主创新创业过程中老马识途的领路人、伙伴作用,抱团创新与就业。积极挖掘身边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创新,我所在的浙江传媒学院有很多成功案例。”

言及于此,叶风的总结很务实。他说:“参与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可能最终并不会全都投身到创新创业中去。但是,我们的教育却能通过塑造思维模式,长久影响着他们未来就业、工作的人生历程,于逆境中不断鼓励他们突破自我界限,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