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学术 Academic

水稻机械育插秧技术创新

5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jpg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


2 水稻机插育秧基质及育秧.jpg

水稻机插育秧基质及育秧


机插秧技术,是指用插秧机代替人工栽插以及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目前在世界发达国家已基本普及。实现以机插秧为主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事关国计民生、水稻可持续生产的大事。我们对水稻机械育插秧技术进行了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我国多个省份推广应用,在我国水稻实际生产中发挥了有效作用。

3 水稻机插精量定位播种.jpg

水稻机插精量定位播种


4 水稻机插大钵苗.jpg

水稻机插大钵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及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我国水稻生产方式和稻作技术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手工作业已经不适合我国水稻生产需求,迫切需要以机插秧为主的现代稻作技术。

虽然目前在我国水稻生产中,耕作和收获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但由于技术要求较高,种植机械化程度和水平仍然较低。以水稻种植为例,我国水稻机插秧一直采用日本引进的毯苗机插技术,但我国水稻生长季节和品种等均与日本不同,该技术引进后逐渐出现了漏秧率高、伤秧较重、返青慢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机插秧的高产高效。

针对这些问题及我国水稻机插秧的需求,我们团队创新了水稻机插叠盘育苗供秧模式、机插育秧专用基质及钵毯苗机插秧等技术,旨在为我国水稻机插育秧提供实用、高效的模式和技术。

作为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机插育秧具有减轻劳动强度、节省秧床、节省人工、高产稳定、节本增效等优势,对发展规模稻作、促进劳动力转移、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机械化的制约是种植机械化,种植机械化的关键是育秧。与传统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针对普遍存在于我国水稻机插育秧中的烂种烂秧、秧苗质量差、育秧风险大等问题,我们团队结合水稻规模化生产及社会化服务需求,创新了水稻机插叠盘出苗模式,将水稻机插分为二段育供:

第一段,从播种到出苗,这一阶段在育秧工厂完成。播种叠盘后,需将叠盘秧盘运送到控温控湿的出苗室,让秧盘在温度30℃~32℃、湿度90%以上的出苗室放置48小时左右,使秧盘出苗均匀一致。

第二段,将出苗秧盘送到育苗场。育苗场可以进行小棚、大棚、稻田和多层育秧。如此一来就形成了由1个育秧中心和N个育秧场组成的1+N水稻机插育供秧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提供上万亩的机插秧苗,且秧苗质量好、育秧成本低、风险低,育供秧能力和装备及场地利用都能得到大幅提高。育秧中心全程采用机械化装备配套,有效提升了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经过多地、多年和多季在全国主要稻区示范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我国水稻机插秧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传统水稻机插育秧主要以旱地土育秧和田间泥浆育秧为主,除了常见的烂秧烂种、成秧率低、秧苗素质差等问题,还容易出现立枯病等严重病害,极易使机插效果不理想,导致后期产量不高不稳。

针对此问题,我们与杭州锦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究了水稻机插秧标准,育秧土氮、磷、钾等营养成分需求量与配比和基质的杀菌剂、调酸剂、生长调节剂等需求量与配比,及其与秧苗生长的关系;研究了基质的容重、透气性、保水性、保肥性等特性对秧苗生长的影响,以及基质育秧病害控制等办法,并结合国际先进水稻基质研发经验和我国水稻生产实际,经过多年、多地、多季试验示范,研发了水稻机插育秧基质配方,创建了“中锦牌”水稻机插育秧基质品牌,实现了水稻基质的产业化生产,基质配方与生产技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中锦牌”水稻育秧基质已在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多个省得到广泛应用,表现出了良好的保水性、保肥性以及渗水性。采用该基质培育的秧苗白根多、根系盘结能力强,具有较好的早稻控立枯病及中晚稻秧苗控高效果,秧苗机插后返青快,增产增效显著,深受稻农的欢迎。这一研究成果为规范水稻育秧基质,以及推进我国水稻机插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创新水稻育秧模式与技术的基础上,为改善水稻机插效果,实现减肥高效种植,创新了钵苗与毯苗结合的水稻钵苗机插新方法,杂交稻机插精量播种与大钵苗机插方法及水稻宽窄行机插等技术。水稻机插系列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插苗均匀、漏秧率低、机插返青快、杂交稻少本机插的效果,有效降低了用种量,大幅提高机插效益。

加快发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水稻生产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和收益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项战略措施。当前,立足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实际情况,推广应用水稻机械育秧技术,显得既重要又迫切。 

责编/万海滨 刘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