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品牌

金阳光的创新发展路: 让人才,“变身”人才红利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俱举。

曾几何时,人口红利一直被视为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发动机”,是潺潺不绝的源泉。但是,随着适龄劳动力占全国人口总比例的下降,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趋势日益显现,这也将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新推动力之一。

保定市政府副市长王林(右)在王建保(左)陪同下参观金阳光.jpg

保定市政府副市长王林(前右)在王建保(左)陪同下参观金阳光


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给创新、创造人才更广泛的空间,让中国的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

可以说,人才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早已为世人所共识。

人才是发展之源,是“造血干细胞”。企业则是科技创新的第一线,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

然而,把眼光放到占全国企业总数超过90%的中小企业,他们也深知人才是盘活企业技术革新这盘棋的关键一招,也懂得人力资源是发展的“源头活水”,可现实却十分“骨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为什么这么说?

一位企业经营者坦诚道:“我们企业规模小,没有大型企业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缺少——甚至曾经招不到高素质人才。这种状况,让我们处于尴尬境地。”

有一腔热情想做出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好饭”,却曾因缺乏高素质人才而“无米下锅”。这,就是保定金阳光能源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和它的掌舵者——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保定市清洁高效蓄电池极板成套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王建保曾面对过的困境。

高级工程师张戌有(左)与何季麟院士(右)交流.jpg

高级工程师张戌有(左)与何季麟院士(右)交流


机械设计师胡勇在一线.jpg

机械设计师胡勇在一线


生产现场.jpg

生产现场


金阳光能源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国内新型储能蓄电池设备制造商。王建保回忆说,公司成立之初,985、211院校对口专业的毕业生都不大愿意来到他们眼中的“二线城市”保定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本地土生土长的优秀人才也更想“走出去”,而不是“留下来”。人才择业观念暂时转变不了,对于当时的金阳光来讲,来自外部的困难的确一时无法解决。

是裹足不前,还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趟出一条自己的路,王建保选择了后者。

车间里的“技术讨论会”.JPG

车间里的“技术讨论会”


他想,既然一时半会儿飞不来“金凤凰”,那我们就先养出自己家的“凤凰”吧!就这样,金阳光先从“专家量身定制”方案开始做起。

人才也可以“高级定制”吗?答案是肯定的。

中专学历的机械设计师胡勇是金阳光的技术部长,也是金阳光自己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典型。

美国畅销书作家丹尼尔·科伊尔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与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的《异类》中都提到过“一万小时定律”: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简而言之,不比宽度比深度。学历不高的胡勇仿佛正验证了这个理论。从1998年开始负责双面涂板机设计开发的他,专项钻研做了近20年,至今已成功推出了5代双面涂板机产品。新双面涂板机型的应用,使牵引电池(适用于电动自行车、观光车等)寿命由以往的半年至一年提高到两年及以上,带动了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并引领我国此类电池由依靠进口转为批量出口,带动了国内一大批出口型蓄电池制造企业,成为我国蓄电池装备制造行业在国际同行业里的标志性产品。就这样,胡勇也成了业界公认的“涂板专家”。

说完胡勇的故事,王建保打了个比方:“丁玲曾谈过,作家不必一味追求创作数量,有一部优秀作品问世就很好了。或许这个道理放在我们金阳光,可以叫‘一台设备成就一个人’吧。”他对金阳光的技术人员们说:“在金阳光,人才不等于高学历。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仅仅只有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坚持和专一,才是成就事业的保证。”

走完培养人才的第一步,既然已经拥有了自家“定制”的专家,那么,在人才流动相当频繁的现实面前,如何让每一位技术人员都愿意留在企业,并在企业发展中有归属感,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金阳光独辟蹊径,“一人一案”留人才。

王建保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10多年前,公司有位优秀的工程师张工,入职第二年来找王建保,想要办理离职手续回老家石家庄照顾年迈的父母。在身为独子的张工看来,工作与尽孝似乎是不可能同时兼顾的。王建保了解了情况后,对张工说:“咱们暂时先不谈这个问题,晚上我请你吃个饭吧。”晚饭时他问张工:“你为什么会觉得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呢?我帮你想了个办法,你看如何。两年内,在父母生活还能自理时,你月度集中休息日回家照顾;两年后,可每月回家15天;再过两年父母身边离不开人了,你只每月到公司3至5天与团队交流,其余时间在家办公就可以,有问题咱们及时电话、短信沟通。”

一人一案,问题就这样被解决了。目前,张工——高级工程师张戌有已是金阳光的首席设计师。他从事蓄电池生产专用设备的开发、研制工作,拥有丰富的现场实际操作经验,多次参与蓄电池专用设备的国产化测绘、设计工作,是行业内知名的极板设备开发、设计、调试专家。张戌有工程师曾参与美国沃斯铸板机的国产化研制工作,是该产品国产化小组的主要成员;参与意大利索威玛公司铅粉机的国产化工作;为连续拉网、冲网生产线的主设计师,共有10项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为公司的产品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金阳光,像胡勇、张戌有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正是公司对人才的重视和关怀,让员工拥有了强烈的归属感,会更多地依赖这个企业,认同这个企业。现今,金阳光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已占80%以上。

持之以恒,金石可镂。既然刚才说到中小企业在高端人才招聘上的尴尬,而金阳光也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人才培养方案,那么是不是就此罢手,不再去招聘会了呢?其实不然,金阳光依旧在通过人才交流市场、猎头网站招聘和业内介绍等多种形式进行着这项“招揽天下英雄为己用”的工程。用王建保的话来说,就是“生怕把那些因企业不景气而没有用武之地、拥有专业知识和多年实践经验的高学历创新型人才给漏掉”。

保定金阳光能源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建保.jpg

保定金阳光能源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建保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这办法还真慢慢奏了效。截至现在,金阳光已吸引了9名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重点院校且有多年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到公司工作,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不竭动力。

现在,公司有员工200名,其中自动控制、机械设计、电化学等专业中高级技术人员近50人。近5年来,金阳光积极推进企业与高校、研究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先后与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何季麟院士及其团队、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甘子钊院士及其团队、中国科学院材料所、北京理工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协作攻关新产品,获得国家专利55项,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直把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主轴的企业科技创新放在首位,活力满载的金阳光如今已发展为具备强大科研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它是国家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河北省优秀专利品牌产品培育项目单位、保定市优秀创新企业,拥有新型高效储能蓄电池装备制造技术院士工作站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是目前国内惟一、国际上除意大利索威玛之外的第二家全部拥有最先进蓄电池生产制造自动化生产线的企业。金阳光生产的蓄电池专用设备,打破了欧美企业对蓄电池尖端技术设备的垄断,加速了国内蓄电池行业由高污染、高能耗型向清洁生产型转型,为整个蓄电池行业,特别是动力电池企业的清洁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产品广泛服务于包括超威集团、天能(国际)、风帆公司在内的国内数百家蓄电池企业,并出口至欧盟、日本、韩国、南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蓄电池行业享有较高声誉。

王建保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金阳光会继续在产品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上加倍努力,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为企业发展的龙头,加大研发投入,坚持高端引领,做大企业规模,为实现中国未来绿色无人化蓄电池工厂做更大贡献,让绿色畅想战略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