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热点聚焦

科学技术协会评选“十位传播科技优秀人物”揭晓

        为纪念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50周年,中国科协在2008年3月24日启动了“五个10”系列评选活动。11月16日,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袁隆平、钱学森等荣获“10位传播科技优秀人物”称号。
        1、袁隆平(1930.9.1~  )

        袁隆平是我国的著名农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0年9月1日出生于北京,籍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他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

        2、钱学森(1911.12.11~  )

        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1956年,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6年10月获“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

        3、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中国现代数学家,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他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筛选出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的优选法和统筹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4、茅以升(1896.1.9~1989.11.12)

        中国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1933年领导设计、修建杭州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1959年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作为一名教育家,茅以升在教育界工作的二十余年中当过五所学校的教授、两个大学的校长、两个学院的院长。他积极倡导科普教育,撰写了《桥话》、《中国石拱桥》等大量的科普文章。

        5、叶至善(1918.2.24~2006.3.4)

        著名的少儿科普作家、优秀编辑、优秀出版工作者。二十二岁开始跟着父亲叶圣陶学习写作和编辑。他主持少儿刊物和图书的编辑工作的五十多年中,为少年儿童写了大量优秀科普文章和图书。参与策划编辑了《少年百科丛书》、责编了《叶圣陶集》二十五卷本。著作有:《未必佳集》、《古诗词新唱》、《诗人的心》、《我是编辑》、《科普杂拌儿》和《父亲的希望》等等。基于叶至善对少儿科普工作和编辑出版工作的贡献。由宋庆龄亲手开创的中国福利会向他颁发了妇幼事业的最高奖“梓书奖”。他还是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评选的首届“伯乐奖”的获得者。

        6、邓稼先(1924.6.25~1986.7.29)

        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并与周光召共同编著了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

        7、钱三强(1913.10.16~1992.6.28)

        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原子弹研制期间,钱三强领导成立的扩散分离膜攻关小组,经过4年的努力研究成功,成为继美、苏、法之后第4个能制造扩散分离膜的国家。同时成功地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计算机,成功地承担了第一颗原子弹内爆分析和计算工作。作为原子能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科技计划的制定者,对中国原子能事业、“两弹一星”计划做出了巨大贡献。1999年,他被追授了由515克纯金铸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表彰其贡献。

        8、竺可桢(1890.3.7~1974.2.7)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爱国教育家,当代闻名的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他始终从科学的视角,关注着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先觉先行者,一生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地从事科学普及工作。

        9、李四光(1889.10.26~1971.4.29)

        蒙古族,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他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

        10、王选(1937.2~2006.2.13)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五个10”系列评选活动,即10位传播科技的优秀人物、10部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10个公众关注的科技问题、10个影响中国的科技事件、10项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评选。这一活动引起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在全社会掀起了一场关注科技、热爱科技、运用科技的热潮,成为一次名副其实的群众性大科普活动。

相关链接:
10部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是:

《珊瑚岛上的死光》、
《登上健康快车》、
《宇宙与人》、
《机械工人速成看图》、
《竺可桢科普创作选集》、
《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
《十万个为什么》、
《泥石流》、
《名家名作中的为什么(自然科学卷)》、
《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10个公众关注的科技问题是:

1.空间探测与绕月工程;
2.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3.能源资源如何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能够发挥多 
    大作用;
4.核能发展的前景;
5.纳米技术、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6.楼兰古城的消失之谜;
7.癌症能否被攻克;
8.地震能否被预测;
9.SARS等传染病如何防治;
10.“哥德巴赫猜想”能否最终被证明。
10个影响中国的科技事件是:

1.“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2.杂交水稻选育成功及其推广应用;
3.“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4.中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5.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诞生;
6.2003年暴发SARS疫情;
7.陈景润取得“哥德巴赫猜想证明”世界领先成果;
8.《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
9.中国接入互联网;
10.中国建立院士制度。

10项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是:

1.基因修饰技术;
2.未来家庭机器人;
3.新型电池;
4.人工智能技术;
5.超高速交通工具;
6.干细胞技术;
7.光电信息技术;
8.可服用诊疗芯片;
9.感冒疫苗;
10.无线能量传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