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推进文明 创新成就梦想 品牌创造未来

创新需要宽容的环境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卫健

时间:2015年03月13日信息来源:本刊原创 字体:

    777.jpg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38次提到“创新”一词,把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创新的重视显而易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业创新,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力推万众创新,使“草根” 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卫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就创新这一话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创新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个不思创新的国家,经济发展必受制于他国。创新并不是流于表面的一味跟踪和模仿,我们国家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但很多人在强调创新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可谓创新的重要因素,没有基础研究就没有后劲,创新是从基础研究开始的,然后企业经过中试阶段,把创新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最后到产品的推广。她表示,创新不能只喊口号,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所带来的价值,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要找准创新支点,使之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物。

    周卫健代表认为,中国在创新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一是培养和激励创新人才的机制不完善,没有充分激发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没有积极调动人的创新积极性;二是没有形成良好活跃的创新环境。

    如何破除阻碍创新的藩篱?周卫健代表给出了她的建议:首先,要完善激励创新人才的机制,提倡创新,鼓励创新,对敢于创新或者在创新方面作出贡献的人给予重奖,让人们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形成尊重创新、支持创新的氛围。其次,营造一个宽容和谐的创新环境。创新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相对漫长的过程,社会应给予敢于创新的人足够的时间和自由去研究,避免太急于求成,对创新中的失败要有包容性,形成人人可创新、在创新过程中允许风险和失败的宽松氛围,使之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最后,她强调,每一个创新者都必须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保护好创新过程中的核心技术和秘密。

    

( 本刊记者/ 王文文 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