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推进文明 创新成就梦想 品牌创造未来

姚鹃推进我国转基因生物研究与产业科学发展

时间:2014年03月10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科技专项等一系列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下,历经20余年发展,我国在基因克隆、转基因技术、品种选育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转基因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
  
但是,我国转基因生物的整体研发和产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相关领域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与一批国家蓬勃发展态势相比,多年来我国转基因作物推广应用无新进展,种植面积已从世界第4位降到第6位。
  
国家对转基因生物的研发和产业化高度重视。2008年启动了农业领域唯一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2008~2010年的三个中央1号文件均对推进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也多次强调大力发展转基因生物。但现实是我国自1999年以来已连续14年没有批准新的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生产。2009年发放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即将到期,却一直未能进入区域试验和品种审定,成果转化工作长期停滞不前。深受农民和消费者欢迎的优质转基因作物新品种不能造福社会,导致了已有研究成果的闲置和浪费,科研人员积极性受到压抑,致使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优势在等待中逐渐丧失。
  
生物育种可有效提高育种质量和效益,已成为全球种业发展的大方向和大趋势。但我国种业整体发展水平落后,尤其是转基因生物育种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明显劣势地位,产业竞争力不强。
  
由于长期以来对转基因科普重视不够,对舆论引导和监管不力,缺乏面对公众的沟通对话机制和风险交流平台,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认知程度偏低,转基因舆论环境由负面舆论占主导,并把转基因“妖魔化”。不良舆论环境已成为严重影响转基因新品种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社会障碍,干扰了政府决策和转基因科学研究,阻碍了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进程,挫伤了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建议:
  1.完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管理机构。国务院办公厅、科技部、农业部层面成立转基因生物研究与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国转基因生物研究与产业化工作。
  
2.积极推进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产业化。在我国研发的转基因生物品种中,转基因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产业化条件最成熟,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力大。建议农业部抢抓机遇,以推进其产业化为突破口,带动我国生物育种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3.营造有利于转基因产品研发、生产、消费的舆论环境。科协要大力加强转基因科普宣传,尤其要加强对党政干部、科技人员、媒体记者的高级科普。构建转基因沟通对话机制和风险交流平台,建立开展科普活动、应对舆论危机的统筹协调和联动机制,依托转基因研发单位建设一批科普教育基地并支持其有效发挥科普教育功能。
  
4.改进转基因生物研究与产业化法律和管理政策。 以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为重点,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监管法律制度。推进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尽早出台转基因生物安全综合立法。研究出台转基因品种审定管理办法。以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行为为重点,加强转基因研发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加大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力度,建立遗传资源登记、依赖性派生品种保护、知识产权强制许可等制度。建立国内外专利跟踪机制,成立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知识产权合作联盟。

( 责编/魏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