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刘卫昌互助幸福院是解决农村养老难的有效方式

时间:2013年03月28日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字体:

 

  新当选的全国政协委员刘卫昌来自河北省肥乡县卜寨村,既是一位来自农村基层的委员,还是一位残疾人委员。1991年,他腾出了自己的三间婚房创办了曙光学校,发展至今已有2800多名师生,而在这所学校接受良好教育的孩子们当中有70%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2003年起,他创建了肥乡县曙光苗木园艺基地,先后流转土地1.2万亩,种植各类苗木680万棵,发展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24个,帮助300多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2009年当选卜寨村村委会主任后,他又在思考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如何让农村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今年,走访了100多名农户后,刘卫昌带着他们的心声,走进了两会会场。这一次,他关注农村养老难的问题。

  据悉,目前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约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以肥乡县为例,这个农业县全县60岁以上的老人有4.39万人,其中单身老人1.3万人,占全部老年人口的29.6%,而且相较于城市,农村养老服务短缺的问题更突出。刘卫昌说:“农村老人养老难已经成为老人忧心、子女揪心、政府担心的社会问题。”而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农民忙闲不均、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农村养老体系薄弱则是造成农村养老难的主要原因。

  2008年开始,刘卫昌把邻村(前屯村)闲置的小学进行改建,免费让25位独居老人集中居住,打造了全国第一家互助幸福院。幸福院与养老院的区别在于,没有服务人员,采取“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原则,让老人”抱团养老,就地享福”。刘卫昌说:“幸福院源于群众,扎根老人,投入少、成本低、易推行,符合传统养老习俗,用‘穷办法’解决了农村养老的难题,不仅在当地多个村子得到响应,也深受老人们的喜爱。”他认为,这种新型养老模式能够以示范型、标准型、普通型和合作型等方式灵活推广,非常符合我国大多数农村的实际,是解决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难的有效方式。

  不过,当前幸福院面临着床位少、设备设施水平相对较低等难题,仅靠村集体投入和县财政补贴来扩建和改造幸福院是远远不够的。刘卫昌建议,政府应在全国大力推广互助幸福院,为其发展制定专项规划,将其纳入民生工程,出台相关财政、补贴政策,促进幸福院的稳定发展。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论指导体系和法律法规,保障幸福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另外,国家和各级财政还应为幸福院的建设、运行和推广列出专项发展资金,并将其纳入福利彩票基金的支持范畴,在资金上给予幸福院大力支持,对财政困难地区还要给予重点扶持。

  刘卫昌还建议有关部门要积极、有效地调动社会各种资源参与建设幸福院,努力创造条件,营造浓厚氛围,大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以捐款、捐物等形式,辅助农村互助幸福院的发展,鼓励个人投资兴建农村互助幸福院,使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向幸福院,让农村互助幸福院这种新的养老模式可以惠及全国的农村老人。

( 责编/责编甘招萍 刘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