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喻渝:推动地下工程建造智能化转型

2024年03月14日    文/本刊记者 魏晓文 池文淑

“智能化地下工程建造技术,是一种将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一代科技与传统建造技术相融合的先进工程建造技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铁二院副总工程师喻渝在今年两会现场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两会期间,喻渝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地下工程建造智能化转型的建议》。

喻渝指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进入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阶段。喻渝认为,推动地下工程建造智能化转型是铁路设计施工过程中更好实现绿色建造目标、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喻渝介绍道,地下工程是修建在地面以下的建筑物,它与地面建筑不同,具有空间狭小、作业环境差、施工效率低和施工安全风险大等特点。另外,由于地下工程是隐蔽工程,质量管理的难度也比较大。

智能化地下工程建造技术,是一种将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一代科技与传统建造技术相融合的先进工程建造技术,与传统建筑技术比较,具有高工效、高安全性、高质量等优势。

因此,喻渝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在财政、税收等方面支持地下工程建造技术向智能化发展。他还建议制订出台地下工程智能化建造的国家标准体系,包括设计、施工、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和规范。

同时,他呼吁建设国家级地下工程智能化建造技术创新中心或实验室,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多学科融合创新,构建基于大数据、强算力和新算法的智能化建造软件平台,突破智能勘察设计、智能装备、智能施工,以及智能协同管理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

除此之外,喻渝建议,在工程建造技术方面,中国铁路行业需不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5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勘察设计、施工、工程建设管理等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工程建造水平,实现传统工程建造技术的智能化转型,大幅度提高效率和质量水平;进一步加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铁路工程建设防灾减灾技术研究应用,以此保障铁路施工安全有效,确保铁路运营长治久安;始终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做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让高技术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责编: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