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创业创新

马传先代表:建立科学的种子评审机制,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

IMG_5775.jpg

2011年至2013年国务院连续3年出台了促进种业发展文件,深化种业改革,为全面提升种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做出全面部署;各省也都制定相应政策,地方种业资金实力、育种能力显著增强。但是,种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问题和困难。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德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民族宗教局局长马传先认为,支持种业发展缺乏科学投入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种业自身创新能力不足。

为加快种业发展,马传先代表建议:

一是尽快完善种业在市场的主体地位。政府部门应加快改革步伐,探索种子供应布点规划,研究稳定的供种政策和优质种子知识普及,让群众了解、提升选择能力,早日实现种业市场化。简政放权,早日给种业企业真正的产品自主权、生产和经营自主权,以利与全球种业接轨,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种业企业。

二是建立种业发展后补助机制。应建立审定品种奖励机制,激励种业重视科研队伍建设,提升育种创新能力。

三是探索建立科学的种子评审机制。在现行品种评审机制中,推广面积是一重要指标,但又是最不好确定的数据,应积极探索科学评审机制,对评审专家组成人员结构及评审机制进行创新,对种业创新能力进行科学区分,推进种业发展依靠科研创新,育出具有民族竞争力品种,提升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四是加快推进种子知识产权保护立法进程。解决育种材料被窃取不负法律责任问题,让种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上来。

五是出台支持政策。针对当前粮棉价格变动,造成粮棉育种企业困难,制约种子企业发展的现状。应研究补助政策,让种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是重视种业协会建设。种业协会是种业交流研讨育种方法、栽培育种技术、产权保护的平台,着重在队伍建设、信息平台打造抓创新与合作,让种业在一线,政府部门抓年审,放手放权让种业协会自我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