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推进文明 创新成就梦想 品牌创造未来

伊利以科技创新打造国人放心、世界知名的奶业品牌

——访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董事长潘刚

时间:2015年03月20日信息来源:本刊原创 字体:

    57.jpg

    作为中国乳业领军企业,伊利集团是如何依靠加强科技研发,打造中国乳业民族品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今后的发展方向又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在“两会”期间,独家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董事长潘刚。

    记者:伊利最早在中国乳品行业提出“科技创新本土化”,请您谈谈伊利的科技创新对打造高品质的“液态奶”有哪些积极的促进作用?

    潘刚:大家对牛奶已经非常熟悉了,每天都要喝上一杯,但一杯牛奶背后蕴藏着多少科技含量,也许大家并不知道。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上世纪80年代以前,牛奶由于其营养价值高,成为大众眼中的“奢侈品”,普通消费者如果没有奶票根本买不到牛奶。从上世纪90年代起,伊利提出“科技本土化”口号,率先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液态奶事业部,并引进UHT常温奶生产线,大大延长了牛奶的保质期,扩大了牛奶的运输半径,让牛奶从“奢侈品”变成日常食品,牛奶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出现在大众的餐桌上。

    再举一个例子,有很多人喝不了牛奶,喝了以后闹肚子,这在医学上叫“乳糖不耐受”,因为肠道里缺乏乳糖酶,亚洲人中80%都有或轻或重的“乳糖不耐受”。针对这种情况,伊利经过4年的科技攻关,采用了业界领先的“UHT后无菌添加”工艺以及国际先进的“LHT乳糖水解”技术,让“乳糖不耐受”问题迎刃而解,不仅让能喝牛奶的人们喝上好奶,而且还让不能喝牛奶的人能够把奶喝好。这种产品就是现在大家熟悉的伊利营养舒化奶。这两个例子就是“科学技术本土化”的生动实践。

    记者:伊利在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上,今后创新的着力点又在哪里?

    潘刚:伊利一直在为员工讲“老鹰的重生”这个故事,这也成了伊利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那就是要时刻保持“创新的基因”,依靠科技创新,自我砥砺、自我完善,以坚韧的冲劲和高远的目标,鼓舞企业一路前行。伊利作为全球乳业前10强,提出了到2020年进入全球行业前5强的目标,并且根据这个目标,重新规划梳理企业的创新研发体系。

    伊利今后的创新着力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创新体系化。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伊利现有三级研发平台,一级研发平台为多个国家级产学研合作机构;二级研发平台为集团创新机构;三级研发平台为集团五个事业部的技术研发部门。三级研发平台为伊利提供了源源不断技术和产品,使伊利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超过业务机构的40%。目前,伊利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已经超过业务结构的40%。今后伊利将依托三级研发平台,有效整合科研资源,实现创新体系化。

    二是实现科研全球化。伊利在全球一些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比如,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建立了规格最高的“伊利——欧洲研发中心”;在新西兰,与乳业研究顶尖机构——林肯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汇聚全球的科研和智力资源,满足伊利乃至中国乳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

    三是推行科研本土化。科技创新本土化,就是在创新上要“接地气”,以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为导向,生产更受大众欢迎和喜爱的产品。今后,伊利会继续坚持“消费者导向”,接地气、搞创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在“全民饮奶”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 本刊记者/ 任晏黎 王圣媛 张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