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施卫东:支持江苏构筑量子科技发展新优势
记者:池文淑
2025年03月12日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会副主委、南通大学教授施卫东带来了《关于支持江苏构筑量子科技领域发展新优势的建议》。
施卫东介绍,全球范围内,第二次量子科技革命的序幕已经拉开,技术层面国内外基本同步。目前,国内至少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出台政策文件,抢占量子科技产业发展先机。江苏省也将量子技术纳入超前布局的前沿性未来产业,依托重点高校院所和部分企业的研究资源,开展研发攻关和应用突破,在量子测量、光量子器件、超导量子计算、量子保密通信等领域形成了前沿技术储备,为量子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例如,建立了国内第一套超导量子比特测量系统和制备系统,研制成功国内首台自主可控100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建成的宁苏量子干线是全球首条相位编码长距离广域商用量子干线等。
量子科技是大国竞争的战略高地。施卫东认为,江苏作为制造业强省,应加强前瞻性谋划和政策引导,引导企业积极投身量子科技领域,构筑量子科技产业发展优势。然而,现阶段,江苏在布局量子科技领域方面还存在重大科创平台相对薄弱、科研攻关能力有待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尚未形成等现实难题,为此,施卫东提出四点建议:
首先,聚焦重点,做好顶层规划。量子计算是竞争最激烈的领域,要依托无锡等地的算力优势,以国内首个量子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为重点,统筹全省算力资源,构建量子计算产业高地;争取中国电科、中国电信等重点企业在江苏设立研发机构,推进省内更多城市融入长三角量子通信干线网络。
其次,优化布局,打造产业集群。加强与上海、安徽等地在量子科技领域的联系与合作,鼓励相关城市承接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合肥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的技术溢出,引育一批量子科技领域的高科技企业,进而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再次,依托优势,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优势,加强量子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布局,突破光量子芯片、制冷器、量子传感器等“卡脖子”技术与产品;发挥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量子感知研究所量子测量公共服务平台等现有平台优势,推进国内第一条光子芯片中试平台和“量超融合”计算平台的落地运行。
此外,注重创新,引导产业发展壮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现代产业资金中设立量子科技产业发展专项,推动量子科技产业加快从未来产业向战略性支柱产业迭代发展。依托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的产业基础,以推进特色园区为重点,建设量子科技特色园区、示范基地,培养量子科技专业人才,辐射带动全省并形成规模效应。
(责编/代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