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沈志强:推动“国之重器”物尽其用 深度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
记者:王怡
2025年03月12日

随着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在西藏日喀则和吉林长白山建造的各一台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在去年年底的落成启用,中国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网的能力又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不仅将为中国探月和深空探测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我国的高分辨率VLBI观测研究奠定了强大基础。显然,建设好高端科研设施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提升科技基础设施效能以及通过国际合作提升我国科研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为更好发挥“大国重器”的重要作用建言献策。
他在提案中建议,优化资金结构,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构建大科学装置与用户的桥梁,建设数据共享平台,纳入教育、科技、人才管理体系,大幅提升科技设施使用效率,推动科技基础设施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及产学研融合等领域实现突破。
如今,中国在国际科技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提升科研设施平台的开放共享,藉此加强国际间科学合作和人员交流,培养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将成为推动中国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沈志强认为,国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是人才干事创业的重要平台,吸引和汇聚全球的高层次人才,形成建制化有组织的战略科技力量,长期稳定支持鼓励创新思维活跃的优秀人才及其团队勇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形成高水平、标志性、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对于我国已参与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如SKA,沈志强建议,应进一步加大实质性参与的程度,扩大在项目中的作用与影响力。鉴于国际大科学工程的复杂性与系统性特征,需汇聚跨学科的顶尖人才,既包括一流的科研工作者,也涵盖工程建设和管理运行领域的专家,全方位地展现中国的实力,确保最大化国家利益的回报。
(责编/代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