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张福锁细数“两会”的三个热词

记者:魏晓文 图片:魏晓文

2025年03月11日

本刊记者 魏晓文/摄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科技小院创始人张福锁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自己对今年“两会”感受最深的是引发广泛讨论的三个热词——“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以及“绿色低碳”,并深入剖析了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对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颠覆性影响。

热词一:新质生产力

——“未来已来”的实践突破

“新质生产力”作为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提出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在2023年成为政策焦点,但其内涵直到今年“两会”才被全社会更深刻地理解。张福锁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就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创新要素优化为驱动的先进生产力形态。过去仅仅被视为“概念”,如今却已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DeepSeek等大模型,全面渗透到工业、农业及日常生活,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真正“引擎”。张福锁举例说:“我们现在输入‘两会’一词,AI即可系统梳理政策要点——这就是新质生产力的落地体现。”他强调,这类技术不仅提升了效率,更将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解决方案,使“未来生产力”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这就是“未来已来”的实践突破。

热词二: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

“科技创新”与“产业链升级”的深度融合,是两会讨论的另一重点。张福锁认为,当前的关键在于打破创新与产业间的壁垒。例如,农业领域的生物育种技术通过人工智能优化,可直接对接生产端需求,缩短研发到应用的周期。他提到:“过去一项农业技术推广需三五年,如今借助AI模型,几分钟几十分钟即可整合全球经验,生成定制化方案。”这种“链式融合”不仅加速产业创新,更让新质生产力的潜力得以充分释放。

热词三:绿色低碳

——农业转型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绿色低碳是全社会共识,但张福锁指出,农业领域的低碳转型仍需更多关注。“农业本是绿色产业,依赖光合作用固碳,但过量化肥投入、畜牧业排放等问题使其面临严峻挑战。”他呼吁政策、技术、社会杠杆“三管齐下”,推动农业绿色生产与低碳生活方式的普及,例如通过AI优化施肥减少资源浪费,或利用大数据监测畜牧业排放。

张福锁总结,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与绿色低碳三者互为支撑,而人工智能正是串联这些目标的纽带。2025年,随着技术应用的深化,农业有望成为绿色低碳转型的标杆,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我们不仅要追赶未来,更要创造未来。”张福锁特别强调,2025年将是人工智能在农业中广泛应用的“元年”。他以亲身实践举例:深耕20年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过去依赖人工取土、化验、配方、田间验证、再修正,耗时数年;如今,DeepSeek等AI模型可在几分钟几十分内整合全球数据,生成精准方案并进行优化。“这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农业生产逻辑的重构。”他预测,人工智能将彻底改变传统农业——从生物育种、精准施肥到病虫害预警和防控,AI驱动的“智慧农业”将大幅降低资源消耗与碳排放,同时提升产量与质量。“未来已来,农业必须抓住这一机遇”,他对农业发展的智能时代充满了信心。

(责编/代建安)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