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场“委员通道”:聚焦低空经济、中国品牌等议题
文/本刊记者 邱惠颖
2025年03月07日

3月7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多位委员围绕工业互联网发展、推动低空经济应用、物理学基础研究、物流通道、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等议题回答记者提问。

徐晓兰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徐晓兰介绍,目前,工业互联网已应用至49个国民经济领域,实现工业大类全覆盖,核心产业规模达1.53万亿元。最近火爆的DeepSeek已在智能检索、文本生成以及医药、文化、旅游等领域应用,未来将大规模拓展到工业领域。相信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会让制造业踩上“风火轮”,跑出“数智化加速度”。对推动和加快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羊毅
全国政协委员、中航工业特级技术专家、光电所研究员羊毅介绍,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具有成长带动性强的特点,也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它应用广泛,涵盖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能够促进新消费,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重塑未来交通与物流格局。
去年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到了低空经济,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在众多政策助力下,低空经济发展空间广阔。
30余年来我国机载光电探测装备从无到有,再到性能领先的系列化、跨越式发展。在西藏定日县地震救援中,中航工业翼龙应急救援型无人机在高原高寒的特殊条件下成功侦察到多处关键灾情信息,也展现出了光电产品的优异性能。当前发展低空经济要从空域开放与管理、安全保障、技术创新和市场驱动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应用规模化。
我国已经迎来了低空经济黄金机遇期、产业腾飞期,低空经济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激活消费新业态,空中之城将不再是梦想。

方忠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方忠介绍,经过多年积累,我们国家在物理学基础研究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展,而且这些基础研究也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国家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比如高温超导的研究、拓扑物态的研究,还有量子科技的研究等,这些都是由物理学、物质科学基本原理催生的。
方忠表示,已经在建设若干的大科学装置,对物质科学研究而言,大科学装置这些大国重器的建设,会更大程度提升研究物质世界的能力和认知的边界。
未来,物质科学研究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解决,希望有志于从事物理学基础研究的年轻人能够加入队伍,能有信心勇攀高峰,为物质科学研究,为建设科技强国多作贡献。

张树新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副总经理张树新介绍,西部陆海新通道是连接中国西部与世界的重要物流和经济走廊。目前,该新通道班列开行量已突破1万列,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成为中国连接东盟时间最短、服务最优、价格最具竞争力的陆海新通道。北部湾港,正得益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加快建设,对外运输能力持续增强,去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900万标箱,增长速度在全国沿海主要港口中名列前茅。
2024年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口的汽车及相关散件达到3.5万标箱,同比增长25%。上汽通用五菱的新能源汽车成为东盟最受欢迎的中国汽车品牌之一。此外,诸如宁夏枸杞、重庆柠檬、广西白糖等都通过这条通道走出大山,走向大海和世界。

张兴海
全国政协委员、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表示,民营经济的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了1300万辆,这个数字是全球的70%,也是连续10年全球排名第一,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离不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化的资本参与,离不开广大用户对国产品牌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和喜爱,离不开汽车全产业链企业孜孜不倦地追求。
接下来中国汽车产业要继续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业创新,要行稳致远,稳中求进,走向国际化,努力为汽车强国梦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