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唐俊杰:建设国家级“菜篮子” 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保障体系
文/本刊记者 郑茂典
2025年03月04日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说,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农产品流通前联亿万小农户,后接数亿城市消费者,既关系着农民的“钱袋子”,又关系着市民的“菜篮子”。始于80年代的菜篮子工程为保障生鲜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目前我国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面临居民消费升级、保供稳价和应急保障能力提升等更高要求,需要强化菜篮子工程顶层设计,补齐生鲜安全保障机制的短板,建设国家级“菜篮子”,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保障。
首先,农产品流通就是国计民生,不可替代,但菜篮子的流通链条存在重产轻销的“偏科”局面,生鲜农产品安全保障机制不完善。其次,菜篮子工程建设具有较强行政地域特性,缺乏联动机制,未能形成全国“一盘棋”。再者,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保供、食品安全等公益性功能发挥和应急能力建设上存在较大短板,缺乏引领示范“国家队”。
针对以上问题,唐俊杰提出建议:
首先要组建国家级菜篮子,加强新时期菜篮子工程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增强国有经济对农产品批发市场渠道控制,通过央企控股、国有资本联合等资本运作手段,聚焦生鲜品类,确保国有经济把控36个主要大中城市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国家级“菜篮子”市场体系。
其次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国有资本投资,推进数智化转型,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优先鼓励具有行业经验和战略运作能力的国资央企有机整合全国各地农批市场,提高农批行业集中度,强化以数智化建设为核心的第三代农批市场升级。鼓励并购重组、业务合作、建立数据共享和交易平台的方式,搭建全国农产品流通大数据平台,以农批市场数智化转型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提升农产品流通结构性效率,更好发挥食品安全、民生保供、应急能力建设,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再是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联盟化和一体化发展。加强政策引导与协调,进一步推进农批市场向规范化、标准化、连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更好地维护交易秩序、保供稳价,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投资建设现代化冷链仓储设施和农产品加工中心,提高生鲜农产品的储存能力和加工效率,提升生鲜农产品附加值。
(责编/代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