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委员通道”直面社会关切 释放权威信息
文/本刊记者 王怡
2025年03月04日
首场“委员通道”直面社会关切 释放权威信息
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自2018年全国两会开设“三大通道”以来,代表、委员们讲述履职故事,部门负责人回应热点话题,备受关注的“三大通道”成为展示中国民主、开放、自信形象的平台。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在今年首场“委员通道”上,八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农业科技创新、机器人产业、银发经济、推进城市更新等热点话题,分享身边故事、传递信心力量。
周岚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会主委周岚在回答集体采访时表示,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实施了超过6.6万个城市更新项目,改造了25万个老旧小区,让1亿多人因此直接得益。
周岚认为,在城市更新的实践过程中,需要三方面形成合力,政府要发动老百姓和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让大家来提意见、讲需求出主意,来找准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和社会的真实需求,找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定位。
严建兵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在采访中介绍,去年我国玉米的总产值是2.9亿吨。如果蛋白含量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新增了290万吨的蛋白。如果这些蛋白都被有效利用,就相当于要少进口700-800万吨的大豆。“每多一个百分点,我们就多一份底气;多一个百分点,我们就多一份保障”严建兵表示,要努力提高玉米中的蛋白质含量,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乔红
全国政协委员、多模态AI系统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院士乔红在回答集体采访时表示,我国机器人技术已实现飞跃式发展。近三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装载量达到全球的二分之一以上。
乔红表示,实际上,机器人系统将面临更大、更重要的舞台。这样的舞台不仅需要考虑机器人系统的批量性,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机器人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通用性、智能性、安全性,这不仅是市场的需求,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的共同梦想和挑战。
马建堂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马建堂表示,中国经济一定能够在去年企稳回升向好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取得新进展。底气的来源首先是因为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第二是因为有充足的、有力的宏观调控工具,第三是因为有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撑和保障。
金李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表示,“银发经济”在供需两端都有巨大的空间。解决老百姓对养老的关注点,就是银发经济的发力点,我国的老龄需求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既有对衣食住用行的实物需求,也有对健康养老的服务需求,还有休闲、娱乐等诗和远方的新需求。
金李认为,当我们讨论银发经济时,本质上是在探讨一个关乎文明的温度的命题,我们应该如何优雅地老去,这既包含对生存需求的满足,更包含对精神家园的滋养。
赵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赵宏表示 “我们赶上了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好时候”,过去一年我国批准上市的新药有48个,器械有65个,在研新药的数量也已经跃居全球第二位。
黄绵松
全国政协委员、首创环保集团智慧环保事业部总经理黄绵松表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生态环保产业的从业人员已经超过340万人,营业收入也超过了2万亿元,相比十多年前增长了近4倍,已经成为绿色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随着生态治理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异常显著,生态环保产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现在的重要生产力,也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实现了环保产业旺、百姓呼吸畅、腰包鼓、心里亮。
林松添
谈及“一带一路”旗舰工程创造的综合效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林松添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带动共建国家发展,优化投资环境,建成众多经济特区和产业园区,创造大量就业,改善了民生,也让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有了落地的园区和配套的基础设施、政策、法律和服务保障,促进中国同共建国家经贸互利合作和文明互鉴,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世界共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责编/代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