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崔海霞: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文/本刊记者 魏晓文 池文淑
2024年03月12日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衡水市政府副市长、民革河北省委副主委崔海霞建议,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推动一批幼儿园闲置资源转化成普惠托育机构。
据了解,财政部、卫生健康委等部门高度重视普惠托育体系建设,及时设立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以河北省衡水市为例,河北省衡水市率先建立了市、县两级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率先推出“医育结合”模式;率先出台入托补贴政策,对一孩、二孩、三孩分别给予每人每月300元、500元、800-1200元的入托补贴;率先建设了全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
2023年,衡水市申请了中央财政支持的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聚焦托育资源供给、普惠托育比例、托育服务质量,努力实现群众入托“方便可及、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的目标,为中小型欠发达城市普惠托育服务可持续发展,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截至2023年底,衡水市共有托育机构315家,托位22804个,千人口托位5.47个,提前三年完成“十四五”规划中的建设任务,入托率7.8%,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
崔海霞在调研中发现,衡水市普惠托位数少,占比仅为38.7%;托位实际使用率低,仅为26.6%;托育费用较高,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2.1%;入托结构不合理,主要集中在24—35个月龄,占比为82.54%;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缺少统一的服务标准和严格规范的托育专业培训。
为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崔海霞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发展单位福利性托育机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建设社区配套托育机构,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动普惠幼儿园转制。
同时,崔海霞建议,研究出台全国统一的《婴幼儿托育机构服务规范》。鼓励有条件职业院校增设托育专业,在每年新增专业备案工作中给予重点支持;建立产教融合的校企融合、共建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深化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加大婴幼儿保育师免费职业培训力度,增加年度培训数量,确保相关人才配备供给。
随着出生人口减少,学前教育资源存在过剩风险。针对这一问题,崔海霞建议教育部门应在未来幼儿园需求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普惠幼儿园整体转制成普惠托育机构的政策措施,推动一批幼儿园闲置资源转化成普惠托育机构,将生均补贴、普惠补贴下延至托班,从而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与转化。
责编: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