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代萍:用好养好黑土地 不断突破粮食生产能力
文/本刊记者 郑茂典
2024年03月12日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东北要用好养好黑土地,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不负使命与担当。”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营口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代萍在2024全国两会现场接受《科技创新与品牌》记者采访时表示。东北要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用好养好黑土地、坚持科技兴农、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对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
好种产好粮,种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业发展的“芯片”。代萍建议,通过打造一批育种创新平台,选育推广一批适应市场需求、具有高产优质抗逆等特点的新品种,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绿色农产品的需求;通过建设一批现代化良种生产基地,形成保、育、测、繁分工合作、紧密衔接的现代种业发展格局,提高我国良种供应能力和水平,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良种服务;通过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我国盐碱地面积约15亿亩,唤醒这一“沉睡” 的土地资源,可进一步提高粮食产能。代萍建议高效改良利用盐碱地。代萍介绍,2021年开始,营口市实施盐田土地复垦项目,一期工程成功改造盐碱地2000余亩,经过三年综合治理,2023年水稻亩产达到1200斤以上,创造了“当年试种成功” “次年增产明显” “三年再上新台阶”的盐碱地综合利用新成果。
在节粮减损方面,代萍建议,首先要守好护好现有耕地,逐步完善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落实好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其次是提高耕地质量,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利用,分区分类治理改良盐碱耕地,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再次是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和支持力度,有效落实各类惠农政策,聚焦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有效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多种粮、种好粮。另外,要深入实施优质粮食提升工程,强化多品种联动调控、储备调节和应急保障,推进产、运、储、加、销全链条节粮减损。
责编:代建安